从平凡变成超凡,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持续付出……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一万小时定律”。
大量的实例证明,无论是音乐家、运动员、画家还是其他领域的佼佼者,在他们的专业领域,投入都超过一万小时以上,才有今日的成就。
音乐家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
美国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除了手脚特长的天赋异禀,他每天练习八小时,全年无休,这样持续五六年,方能谛造一人独得八面金牌的奥运奇迹。
当初,画家达·芬奇从师学艺,从练习画一只鸡蛋开始。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一万个小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从简单且枯燥的重复中掌握了达到高深艺术境界的途径。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家居建材产品的研发,也有“一万小时定律”。
没有长时间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厚积”,就没有今天蒙娜丽莎集团3.6米超大岩板的“薄发”。
蒙娜丽莎集团能够将3.6米超大规格岩板这一前所未有的创新产品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是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研发过程。正如这些各行各业的大师一样,蒙娜丽莎集团对创新产品的极致追求,同样是在践行“一万小时定律”。
如果要对3.6米超大岩板进行“溯源”,我们要从2007年聊起。那一年,我国第一条完全采用自主装备、技术1800mm×900mm×5.5mm干压陶瓷板生产线在蒙娜丽莎集团建成投产。
时间来到了2019年7月,国产首台36000吨大压机在蒙娜丽莎集团西樵生产基地正式上线运行,并顺利压制出1600×3600mm的超大规格岩板。
2007年是蒙娜丽莎专注大板的开端,亦是中国建陶技术自主创新的元年。2019年是蒙娜丽莎专注大板的颠覆年,同样的,也是中国建陶技术自主创新的转折年。
从2007年至今,蒙娜丽莎的陶瓷大板研发之路专注了十二年。“一万小时定律”有一种换算法: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而对于蒙娜丽莎来说,这足足坚守了十二年之久。
“一万小时定律”的背后,每一次的产品研发都有一个故事。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蒙娜丽莎3.6米超大规格岩板研发过程中的那些故事。
3.6米超大岩板的顺利面世,“HT36000超大压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压机压制是整个陶瓷制造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就是将粉料干压成型为坯体。
超大吨位压机的应用,可以实现陶瓷产品坯体致密性更高、吸水率更低,让大板的抗震性更好、性能更优异。此外,还可以让陶瓷大板做得更大、更薄,进而拓展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为摆脱“超大吨位压机只能依赖进口”的行业困境,蒙娜丽莎做出了很多努力。要知道,HT36000压机入驻蒙娜丽莎集团,可不是偶然的。
这是蒙娜丽莎与恒力泰机械保持紧密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早在多年前,蒙娜丽莎研发人员就携手恒力泰技术人员,成立国产压机研发团队,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最终实现了爆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T36000超大压机,其“国货之光”闪耀世人面前。
说易行难,蒙娜丽莎在“3.6米大板”的研发上可谓一路曲折。所幸的是,蒙娜丽莎也呈现了一路精彩。为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蒙娜丽莎研发团队人员亲自上阵生产线,经过几百次实验、几千片陶瓷大板的尝试,最终才压制出令人满意的3.6米超大规格岩板。
除了在设备升级上苦下功夫外,在生产环节上,蒙娜丽莎团队也是严格把关。从原材料、砖坯,到施釉、抛光等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设立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必须经过多重的检测,筑起道道质量安全防线。
对于蒙娜丽莎人来说,3.6米超大岩板研发期间,“加班加点”是常有之事;甚至在这款3.6米超大岩板面世的前夕,走进蒙娜丽莎佛山西樵生产基地,都能看到一众蒙娜丽莎人,正在为这幅作品做最后的细节检查。可以说,每一位蒙娜丽莎人,都为3.6超大岩板,倾入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
思想家爱默生曾说:“专注、热爱、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
3.6米超大岩板的研发过程漫长,且投入巨大,蒙娜丽莎“很傻”地选择了技术创新这条路,一步一脚印,十二年再现惊艳作品。于是,人们所期望的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大板新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