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赛道之新势力篇:“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新造车下半场竞争加剧

2021-04-27 08:56:26 来源:网络整理

财联社(上海,记者徐昊)讯,2021上海车展几乎化身为了“上海电动汽车展”。这让看到仍在举行发动机发布会的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路过两个展台,远远看他们在介绍一款发动机,觉得很不兼容的样子。”秦力洪笑着对财联社记者说。

这当然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在坚持传统燃油机技术路线的同时,一定时间内的双线作战,已成为车企“老炮”们现阶段的共同选择,而依托庞大和深厚的体系能力,传统车企在纯电领域的动作也愈发激进。

不仅如此,科技公司“自带流量”的入场,也更加剧了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赛道的拥挤程度。

“如何看待新造车的下半场”,成为了此次车展中造车新势力高管们绕不开的话题。“所谓新造车的下半场,新进入者‘个子’都比较大,竞争的激烈程度一定有变化。”秦力洪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主打自动驾驶,蔚来、小鹏放出“胜负手”

国家会展中心7.1馆内,汇聚了宝马、比亚迪、北汽极狐这样的传统车企,也有被称为“野蛮人”的恒驰,还有声称不造车却在车展中抢尽风头的华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明争暗斗”已在7.1馆中初漏端倪。

蔚来和小鹏汽的展台则在这一馆中相对而立,“相拥相抱”的同时,自动驾驶也成为了两家新产品共同的重要“卖点”。

蔚来旗下的纯电轿车ET7迎来车展首秀并第一次公开实车内饰。ET7搭载蔚来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基于NIO Aquila蔚来超感系统、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等,将逐步实现高速、城区、停车、加电等场景下轻松安全的点到点自动驾驶体验。

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小鹏P5为了抢占“全球首款”,在车展的前一周完成了发布,并在车展上开启预售。小鹏P5的双激光雷达组合可为整车前方提供150度超宽点云视野,最远探测距离达150米。

小鹏汽车宣布,截至至2021年4月21日15:16,小鹏P5累计订单破万,成为小鹏汽车预定量最火爆车型。

“这届车展是很好的风向标,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电动汽车在发布时候已不怎么讲续航里程了,重点是讲智能化。因为续航里程已经没有那么敏感,700公里和800公里并没有大的区别。”秦力洪认为,“未来汽车竞争的胜负在于智能。”

事实上,无论是蔚来还是小鹏,都在以一年一款新车的速度更新着自己的产品矩阵。“蔚来汽车下一步要看它的自动驾驶是不是能进一步打开市场,小鹏汽车第一款G3并不成功,第二款P7相对好一些,而后面车型的补齐很关键。”罗兰·贝格执行总监时帅对记者表示。

除了进一步强化智能化电动车的属性,蔚来和小鹏都在开拓海外市场。秦力洪表示,蔚来已经搭建好进入欧洲的第一个市场团队,在欧洲的旗舰店NIO House开始装修,换电站已运到欧洲,车辆完成了欧盟碰撞安全法规认证工作,并将在5月份对外公布海外战略。小鹏P5则进行了国际版开发,将销售至挪威及欧盟等国家区域。

努力“活下去”,仍是第二梯队现实考虑

“累计生产过万、单季交付过万、单月交付过万”,这是美团CEO王兴对新车企给出的“三道坎”的判断。

如今,作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已经迈过了第二道坎,并试图以更智能化的产品冲击第三道;而零跑、哪吒和威马等第二梯队,仍在第二道坎上跌跌撞撞。

哪吒U Pro是哪吒汽车为2021上海车展带来的三款新车之一。至少在今年一季度,哪吒的表现还算稳定——1月销量2195辆、2月2002辆,3月则迎来井喷,达到了3246辆,同比增长680%。

可即便如此,在哪吒汽车CEO张勇看来,哪吒汽车接下来5年的目标仍然是“活下去”。“对于哪吒U Pro的预期销量,今年一个月3000辆左右的销量是一个比较好实现的目标,明年可能更多一些。”

相比哪吒的“保守”,今年前三个月销量分别为1514辆、628辆和997辆的零跑汽车,则更为激进。

“2021年,相信零跑会卖6万辆。”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在谈及2021年销量目标时,对旗下的产品进行了分解,“目前的规划是T03按照5万辆的目标来努力,C11四季度正式交付,目标是突破1万辆。”

零跑汽车在本次车展上公布了旗下第四款量产车型——C01设计草图,其采用C11同平台正向研发设计,定位中高级智能豪华纯电轿车,车身长度超5米,NEDC续航里程超700km,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正式亮相。

“作为新品牌,单一车型月销3000辆确实是一个瓶颈,要想提高整体销量,必须扩大产品矩阵。”有造车新势力中层坦言。

不过,对已经下场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正在关闭的“时间窗口”是否尚能支撑其在较短时间内推出更多产品,目前看并不乐观。

正在关闭的“时间窗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资金压力,二是来自传统车企的“围堵”。

“大众ID系列就已经对造车新势力产生压力了,毕竟挂了大众的标。尤其是中高端细分市场,大众还是有一定品牌门槛的。”时帅表示,“未来1-3年,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份额将大幅增加。”

“从长远来看,竞争愈发激烈,在中国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不会超过三家。”吴保军作出了如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