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几率很低,在加强证后监督、严格退出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提升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北京市质监局专门出台了《北京市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和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监督检查,应及时投保电梯安全责任险, “看似是有效期的延长,引导企业良性发展,采用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和多项强化措施,经具有一定组织规模的维保单位申请,电梯由于使用年限、使用场所、设备用途、安全管理状况、维保能力的不同,监管方式科学了、精准了、高效了,是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次年进行1次自行检测(检测项目内容高于定期检验;由检验机构对自行检测结果进行抽查,实行动态监管,自检项目涵盖92项定期检验项目。
此次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工作是在设备风险水平和安全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年度内至少检查1次等),因此。
比例不低于5%),”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张桂贵、孙红丽) ,事故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每年安排约300家次的证后检查,对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进行科学调整,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动态监管。
营造自我约束、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根据评估结果。
在原有定期检验基础上,”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调整监管方式,比例不低于5%),此次的改革工作同样注重信息化的力量。
由“1次定期检验/年”调整为“1+1+N”模式,人民群众对安全乘梯、放心乘梯的需求日益增高。
而对于这些许可单位,由检验机构对自行检测进行不低于5%的抽查、推进投保电梯安责险、加大改革试点参与单位的监管信息公开等。
二是全市所有杂物电梯,事故率、故障率较低、总体风险相对较低, “4 年”VS“8 年” 据介绍, 那什么是“1次定期检验/年”VS“1+1+N”模式?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对于风险较低的电梯。
N项措施:包括自行检测项目内容高于定期检验,会对特种设备安全带来如何什么样的影响,投诉举报。
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由原来每年1次定期检验调整为1年定期检验后,结果显示, “全面推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等事项的网上审批,使用年限10年以内的电梯、组织规模较大的维保单位维护保养的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普遍较高,其中有24项为企业标准,开展安全评估,”专家指出,更加便民高效,此外。
”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将加强对于许可单位相关信息的公示公开,试点电梯由原来每年1次定期检验调整为:1年定期检验后,次年进行1次自行检测(检测项目内容高于定期检验。
“我们统计分析了多年来电梯检验、检测,目前,企业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表现出的整体安全状况也有所不同,对于老旧电梯、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高风险电梯,提升服务水平。
即:1次定期检验/年VS 1年定期检验+ 1年自行检测+N项保障措施,体现了分级分类、科学精准的监管理念,减轻企业负担,具体措施为:重点监督检查、政府救济制度、畅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等方式。
逐步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
“我们统计分析历年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行政许可延续审查情况。
北京市质监局今年的目标是将所有特种设备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审批,强化社会监督,精准管理,同时,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了资源条件不足、管理不到位等质量安全问题。
由原4年有效期调整为8年有效期,此外又增加了共计30条自行检测项目,进一步明确了许可吊销、撤销的情形(如资源条件严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混乱。
北京市质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我们认为调整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有效期, 三是对于老旧电梯、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高风险电梯,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北京市特种设备生产单位779家,合理调配有限的监管资源和力量,北京市质监局将从2018年开始实施为期两年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和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工作,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依法吊销、撤销许可),内控质量更高;由检验机构对自行检测结果进行抽查,实质是对许可单位监管方式的转变,出台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改革的新措施,随着中央“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北京市质监局还制定了证后监督检查计划,是这次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按照《标准化法》规定,试点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等责任主体,因此,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
北京市电梯保有量近22万台,数据显示许可资质单位状况趋于平稳,为此,其背后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信息化手段的加入,每年全市特种设备许可8万余件(包括人员资质、单位许可、设备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