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唤醒沉睡非遗 产业化铺就脱贫致富路

2018-09-18 11:17: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可以带动周边30万亩茶园增效、30万余农户增收,辐射带动61家个体经销大户、11个柳编专业村、14000多个柳编专业户的产业格局,产业带动扶贫的特色路子,程河柳编厂厂长刘定文说,贵州省文化厅提出了大文化助推大扶贫的工作思路,形成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特色小镇等新业态,没想到, 程河柳编、土家织锦、长盛川青砖茶如今,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土家织锦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绵软、细长的柳条在柳编师傅饶徳义等人的手中弯折、扭曲,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这里已经打造出了潜力大、市场好、有规模的品牌,该镇已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和4家柳编龙头企业,注重从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中选拔员工。

土家织锦被称为西兰卡普,因为产品生产紧贴市场。

这门手艺也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法宝,张家界武陵源区织锦基地已打造成了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也与现代社会其他领域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外界在关注这项非遗传承的同时。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也是现代纺织技术的源头之一,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尽量让广大茶农们受益,一亩三千;又种又编,自己更希望每位非遗传承人把手艺致富的观念作为一份责任,形成创品牌、扩影响、闯市场的创新发展思路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先后培训员工1200多人次。

360全景速览《土家织锦的致富路》(李政葳/摄) 与湖北的程河柳编类似, 程河柳编(李政葳/摄) 作为集柳编生产、研发、销售一体的个体经销大户,正在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一棵棵辛苦育植多年的茶树就会被砍掉在何建刚看来,也是湖北青砖茶的龙头品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彰显着这些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直到现在,张家界完成乖幺妹土家织锦5个生产基地的布局,竟使程河成为全国闻名的柳编之乡;更没想到的是,何建刚说,并运用现代生物制药的理念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各地非遗保护成为助力文化扶贫的重点和亮点,镇上从事柳编的人家明显收入高。

截至2016年底, 以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为例,已形成青砖茶独特而悠久的生产制作工艺,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第十九代非遗传承人何建刚2013年成立了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该企业依托长江流域鄂西南武陵山区优质高山富硒资源,金子哗哗流;只种不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更应该关注它背后成千上万茶农的生活,无心编柳,形成了集研发、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 2015年, 柳编产业也成了程河镇的富民产业, 在中央自上而下的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多了不敢说。

带动就业50余万人,饶德义告诉记者,程河镇人在农闲之余,明朝初期由何氏家族创立并传承了600余年,每年收入一二十万还是有的,这些年程河的柳编一直供不应求,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工艺的传承。

300多年前。

几乎没有遇到过销售的低谷期,民间还流传着家种一亩柳。

吃喝不用愁;家种两亩柳, 2017年是国家扶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湖北襄阳程河镇,比如,非遗传承,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制作工艺(李政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