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拉到四年前,早在2014年左右,陶瓷行业的“寒冬”已经在圈内开始流传,事实上那个时候的市场确实在变了,只是当高温向冬天的时候,必须要经过秋天的转换,行业由大热转向大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转换和缓冲,那仅仅是初秋的凉意,直到2018年陶瓷行业的寒冬才真正来临。
2018年,陶瓷企业业绩下滑、企业失信、企业倒闭之声此起彼伏,寒风一阵阵袭来,各种悲观情绪笼罩着整个陶瓷行业,在行业间弥漫。火热了整个行业的大理石瓷砖迅速进入价格低潮,大理石瓷砖价格竞争已经是一塌糊涂,各个产区的出厂价屡创新低,企业的利润逐步缩减,目前行业内,还可以维持利润的品类少之又少。
2018年,各个产区内对产品涨价和降价尤为敏感,也最牵动每一个老板的心。环保从严、市场低迷、产能过剩,以及持续上涨的生产和运营成本,难以看清迷雾的销售市场,每一个变化都成为了陶瓷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2018年,一些企业仍旧以环保停产为由,但其实的大多也只是遮羞布,业内人士大多都明白,今年的陶瓷市场,环保停产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市场不景气,陶瓷企业迫于库存和市场压力主动停产。这一点的变化,在2018年非常明显,也是陶瓷企业老板在2018年心碎声音的原因。
2018年很难?2019年或许更难
而陶瓷市场另一端的经销商,在这一年日子同样也不好过。
市场以它的脚步,不紧不慢的走着,每一年下调一个台阶,不管你看到了没有,不管你意识到了没。
2018年,很多经销商说,今年变得太快了,太急了 。很多东西还没看清楚,可能就已经开始走进消亡了。
大批量的批发商寻思了多年的转型在今年迫于市场压力,主动寻求转机,甚至在看不清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而选择跳出了陶瓷圈,转战其他行业。
从佛山今年炒得比较热闹的“亿元大战”来看,上亿资金投入终端市场,又能有几家企业在市场浑浊的水里看到鱼?2018年的中国建陶行业突然掉头而下,产量跌落20%,一方面是行业产能本身就过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终端消费市场的急速变化,带来的大批经销商的逃亡和流失。
2019年,市场会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但大多数人的心里有了自己的猜测。
但我们更关心,2019年的市场里,谁能活下去?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活下去?
2018年的经济形势,想必陶瓷人看得比我更清楚,北京燕郊房地产价格已经腰斩超过一半;万科在现金流非常充足的情况下,竟然率先喊出“活下来”。2019年到底会有多冷、多难,想必各位也都有了自己的基础判断。
那么陶瓷企业怎么办?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下来,估计会持续三年以上,甚至更久。产品没有优势、渠道没有根基、品牌没有优势,销售量又低的企业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而那些处于淘汰边缘的企业必须小心面对、小心应对,否则很可能一丁点的变化都会让你体验到在死亡的边缘试探的触电感。
如何活下去?
那么陶瓷企业对外如何应对2019呢?至少做好四个工作——
第一,企业老板心态很重要。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想必各位经商者比我更理解其中的意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于2019年有着太高期望的企业,请放下你的心里包袱,做不好2019年,还可以继续做2020年,甚至2021年,不要在一年里让自己砸锅卖铁,没有了未来的青山。
管理方面、营销方面、甚至一定可控的资金方面,都可以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方进行升级,大家互帮互助共度时艰。而对于2019年选择厂牌还是贴牌,都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经销商的现状阶段而定,毕竟现在的市场情况下,一味地跟风追求终端专卖店已经不是时代主流了,随着时代改变角色,至于多长时间有待观察。
第二,产品是企业的基础。
做什么产品,基本就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思路,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的照搬套用的生产销售模式,很难在现在的市场中让自家的产品优势得到体现。
市场越不好,企业越应该回归产品,不要跟风同质化。无论你选择了哪种销售模式,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化运作都是未来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一环。
第三,重视营销和服务。
卖点始终企业在销售上最为重视的内容,如何在市场里让自己企业的卖点放大,占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心智,很多企业都没注重这块,而如果你想在别人都想怎么活下去的时候,花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这方面,那么很可能2019年你就是活得最好的。
同时在服务上做好文章,力图在服务上抢占制高点,占领消费者心智,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第四,品类创新是出路。
产品是企业的基础,而选择什么产品,投入到什么品类研发、创新方面,都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生存压力,因为在当前市场下,品类创新能力等于生存竞争能力,侧面也能决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但企业也要思考一点,如果只有质量支撑,没有规模和数量,很难在陶瓷行业形成新的品类。大理石瓷砖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品类可以成就行业,成就企业,也可以造就品牌,但是单一的企业很难在行业内搅动新的品类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