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潜入寻常百姓家,智能家居究竟是什么

2019-08-05 11:07:25 来源:网络整理

经过前几年的潜伏期和概念普及阶段之后,人工智能也确实已经闯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不断地刷新用户对“智能生活”的认知和体验。金融、医疗、教育、装修、传媒……只要是我们能想到的行业,都在积极地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而大多数人最关注的还要属智能家居行业,很多“大牛”也预言智能家居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关于这个行业你知道多少呢?

 

一、关于智能家居的认知误区

智能家电=智能家居

如今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势头正猛,很多商家为了促进消费,费尽心思让自己的产品与“智能”两字沾上边,所以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智能家电就是智能家居,其实不然,就拿智能电视机来说吧,它与智能家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与传统电视机相比,智能电视机只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的扩充和升级,节目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它能够扮演游戏机的角色,还可以安装和卸载各种应用软件,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只能算得上智能家居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智能终端,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我们并不能将它们与智能家居划上等号,所以智能家电≠智能家居。

智能家具=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越来越发达,而且已经从概念化阶段逐渐落地,所以很多行业都试图与智能“联姻”,由于很多人对于智能家居的认识还存在盲区,所以也很容易将智能家具与智能家居混为一谈。其实,智能家具只是组合智能、电子智能、机械智能、物联智能与传统家具的巧妙融合,在使用智能家具时,用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比如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庭的空间特征对家具进行自由组合搭配,而智能家居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是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将家中的照明、门锁、窗帘、家电、安防等各种设备集成的系统,所以智能家具≠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鸡肋

提到智能家居,很多人都喜欢用“鸡肋”来形容它,觉得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且认为它不符合好产品的六字真言,首先它解决的不是刚性需求,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是可有可无的,勉强算得上“伪需求”;其次,它无法击中消费者的痛点,因为市场上的很多智能家居单品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烦恼,可以说并没有想象的聪明,比如扫地机做完卫生清扫之后,主人还得自己手动清理尘盒,本来图省事呢,结果还弄自己一身灰;最后,它不符合高频,因为产品更换的频度太低了。

如果智能家居产品想要在C端引爆市场,改变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在一开始都会存在“蹒跚起步”的阶段,但是市场和用户作为产品最好的试金石,他们不会容忍没有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当智能家居公司不能跨越这条鸿沟时,也就很难从C端打开市场。其实,从客观角度来看,对于一个还处于探索期、发展期的新兴行业,一开始就给它扣上“鸡肋”的帽子显然是不理智的,无论是作为看客,还是消费者,我们都应该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家居行业充满信心,允许它们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成熟。

智能家居=豪宅奢侈品

“智能家居价格太贵,低收入家庭承受不起,我们也就观望一下而已”,提起智能家居,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觉得智能家居产品也就只能出现在电视剧或者富人的家庭中,其实不然,从现阶段来看,智能家居之所以还没有普及,确实存在价格方面的因素,但是简单粗暴的将它与“富人”、“豪宅”、“奢侈品”等字眼挂钩是不理性的看法,任何新事物的普及都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就像汽车刚出现时,我们会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可是现在却不会这样认为。

二、智能家居究竟是什么

从本质上来说,智能家居是一个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它本身又包括很多子系统,比如安防系统、照明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电器控制系统、门窗控制系统、家庭网络系统、家庭影院系统等等,它可以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安全防范、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家居设施集成,从而构建起安全、高效、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给用户营造一个安心、温馨、舒心、便利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用户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在智能家居这个平台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对家电和门窗的远程控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个性化设置。

来源:智能头条

 

[导读]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巨头将智能家居视为亟待开发的处女宝地,他们想要通过各自的生态系统,瓜分现有市场。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普及和无线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类公司的在智能家居领域进行的各种投资和布局,使得这种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智能设备,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虽然市面上的众多品牌,但大部分都毫无关联,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想让亚马逊(Amazon)帮你开门,并允许快递员送货进门?那么需要一款亚马逊家用安防摄像头Cloud Cam,以及一把凯特安(Kwikset)或耶鲁(Yale)的指定智能门锁。想拥有一套由谷歌(Google)旗下智能家居品牌Nest所驱动的家庭安全系统?那么需要来自耶鲁的另一款智能门锁,而且它还不能与初创公司Ring(现由亚马逊收购)的智能门铃互相兼容。如果你对苹果(Apple)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颇感兴趣,那么将无法安装Nest的安防系统,Siri也无法执行查看Cloud Cam的指令。

  月初,据国外媒体报道,亚马逊或将停止售卖谷歌旗下智能家居品牌Nest的产品,让本来就布满荆棘的亚马逊和谷歌的产品相互支持之路变得更为崎岖。据称,早在去年底,亚马逊就曾告知Nest,不会再上架Nest的新产品,包括智能恒温器和其他设备。面对这一消息,亚马逊拒绝置评,谷歌方面也未作回应。但有报道称,谷歌Nest已决定停止在亚马逊平台销售其产品。亚马逊只是在自营产品内停止销售Nest设备,但是该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依旧可以销售Nest产品。此前亚马逊就曾停售谷歌的产品,例如智能音响Chromecast和Home,因为这两款产品分别与亚马逊的Fire TV以及Echo形成直接竞争。

  造成这一局面的推动因素很明显: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巨头将智能家居视为亟待开发的处女宝地,他们想要通过各自的生态系统,瓜分现有市场。虽然它们对外部伙伴摆出一定程度的开放姿态,但也利用自己的硬件设备,开发专属功能。因此,如果对某一品牌购入过多,你便愈发远离其它品牌的产品。

  然而,不一定非得这样。互联网不会依据个人选择浏览器的偏好,禁止部分网民浏览网页。同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不应该因为人们买了“错”的智能摄像头或智能音箱,就禁止他们享受部分服务。智能家居设备应该具备互操作性,并且科技巨头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提高行业标准。

  你可以对我说话(但我不必回应你)

  目前,几大科技巨头对智能家居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对若干年前的移动设备并无二致。它们与交互操作的构想背道而驰,设计出自己的平台,开发商利用平台适用范围内的工具制作应用程序。非但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商店反倒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这一切都与开放的网络环境显得格格不入。ZigBee联盟(ZigBee Alliance)致力于推动智能家居的交互操作,联盟主席Tobin Richardson认为:“在过去,它们总会谈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但两者之间其实相差甚远。一个开放的API数据接口意味着:你可以用我的系统进行编程。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只是在告知对方:你说吧,我听着呢。“

  对于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而言,采取封闭式策略并不是一个馊主意。至少对苹果和谷歌来说如此,因为它们的平台近乎垄断了整个市场。相较于web应用程序,原生应用程序(native apps)更加精简高效。此外,两大平台瓜分市场,对于消费者和开发商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是选择困难症患者的一大福音。

  然而,智能家居市场则略显复杂。几家主流平台在某些方面通力合作,却在其它方面相互竞争。例如,你不能使用亚马逊Echo来操控Nest恒温器,也不能通过亚马逊Fire TV来查看Nest的任意一款摄像头。然而,你可以指挥Alexa去打开Nest的家庭安全系统,Nest的智能门铃Hello响了之后,你也可以询问它,是谁在敲门。消费者不得不做出权衡:打算购入的产品能否与心仪的其它品牌协同工作。相比“到底是买iPhone还是安卓手机“,这个抉择更加困难。

  消费者可以购买兼容多种平台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化解这一令人头痛的难题,比如能与所有主流语音助手协作的Ecobee恒温器,或与HomeKit、Nest、Alexa等平台完美契合的August智能门锁。消费者还能依靠IFTTT(if this, then that)和Stringify等“网络自动化神器”,解决跨平台、跨设备的同步问题,原来分属不同领域的产品便能互相链接。

  然而,从某个角度来看,想要保持所有平台和设备的互相兼容,绝非易事。对开发商来说,更加难上加难。起初,它们只是为不同平台制作应用程序,如今不得不兼顾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细化的用户基础。

  物联网标准机构OCF(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致力于统一智能家居的互操作性标准,其发言人Gary Martz表示:“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这好比梦魇一般。以往,我只用开发一套API数据接口、界面和安全协议,现在则不得不同时做3套,4套,甚至5套,因为不同的用户会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开放互联的标准之战

  一些第三方机构试图通过更加开放的标准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便能理解其中的核心理念:亚马逊不必明确支持谷歌、苹果等竞争对手的产品,而是转而支持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确保彼此之间的通力合作。

  Gary Martz表示:“供应商A不打算和供应商B、C协作,实现彼此产品的交互操作。然而,如果存在一个保持中立、共同信任的第三方,它们会变得更加欢迎平台之间的融合。“

  诚然,为了实现标准化,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OCF的创始成员包括因特尔(Intel)、三星(Samsung)、微软(Microsoft)、LG和高通(Qualcomm),LG和三星的冰箱、海尔(Haier)的一款洗衣机和Sure万能遥控都经过了该组织的认证。Martz透露,随着该组织认证程序的最终出台,一大批品牌将会蜂拥而至。

  他承诺道:“你将会在2018年见到更多经过OCF认证的产品,主要是来自各大供应商的智能家居。“

  如果每家公司都采纳OCF标准,一切都会变得更加容易。然而,物联网标准组织不止一家。Zigbee联盟去年发布了物联网通用语言Dotdot,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开始认证产品。该项目首先对使用Thread网路架构的产品开放,Wi-Fi、蓝牙(Bluetooth)等更为普遍使用的无线通讯协议将紧随其后。

  Tobin Richardson表示,许多标准组织开始探讨在安保等领域进行“协作“的可能性,甚至还有关于合并的传闻。然而,Tobin认为,这将完全取决于它们技术的契合程度。

  Richardson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成员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并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的良好购物体验。因此,如果在组织层面存在合作的可能性,我们一定秉承欢迎、支持的态度。”

  本月初,“智能摄影机生态系统网络联盟“(NICE, Network of Intelligent Camera Ecosystem)宣告成立,使得事情愈发复杂。NICE联盟专注于监视器的技术标准、规格制定等具体事项,致力于面部识别、在线备份和安保等功能的大众化,给予那些资源、资金匮乏的相机制造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挑战亚马逊和谷歌等主流厂商的霸主地位。

  从某种角度来看,NICE联盟只是又一个试图搅局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也存在“和谐共处”的潜在可能。虽然相机不是OCF、ZigBee等联盟关注的焦点,但它也是众多科技巨头打造智能门锁的关键部件。NICE联盟由硅谷初创企业Scenera主导成立,该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Lee表示:“NICE会参考OCF和ZigBee等标准组织的成果,也会同时关注它们的标准无法覆盖的领域。我们乐于尝试尽可能多的API数据接口和开放标准。”

(来源 : 千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