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家居布局家装领域,构建无界零售新理念

2019-08-02 21:04:37 来源:网络整理

自2011年布局家居家装品类以来,京东在家居家装领域频频传出新动态。尽管其拥有物流、仓储、渠道、流量等供应链方面相对完善的优势,但实际上,京东在家装建材方面走的仍然是自营与第三方合作的路径,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进家装建材甚至家装建材供应链中的各项环节去。

京东家装建材的玩法

此前,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家装建材部、建筑材料总监荣宇在媒体采访中作为代表回应了关于京东供应链落地的相关话题,以下为采访片段(部分):

记者:京东有多少家装建材产品是自营的?

——“大家可能以为京东是只做自营的,京东家装建材有多个自营品类,比如五金工具,建筑材料,电工电料、厨房卫浴、照明灯具等等。“

——“建筑材料这一块,我们的自营产品集中在涂料、密封胶、美缝剂、免钉胶等等,它们在家装建材领域属于标准品。”

记者:所以,具体到家装建材的玩法主要是第三方合作吗?

——“对于整个京东家装建材不是,但在建筑材料这一块是这样,我们通过开‘泡泡店’这种第三方开店的合作模式在做,从服务到产品都由服务商提供。”

记者:那京东家装建材做的事情还包括哪些?

——“在我熟悉的装修业务这一块,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品牌商找到这些需求客户,用数据为这些品类赋能,让大家看到这些客户。”

……

从简短的对话上,我们不难看出京东在家装建材这方面的玩法以“自营+第三方合作”为主。然而,自营以标准品为主、非标品则采用第三方合作等方式,核心在于“数据赋能”、“内容赋能”、“品牌管控”,京东家装建材的玩法听上去似乎并不新颖。

或者换句话说,京东的核心优势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如果将打通4万亿家装建材产业链称为一场万里长征,那么对于京东而言,它不是参赛者,顶多算是陪跑教练或者说“后勤人员”。

 

从2011年到2018年,京东家居家装的布局

近两年来,京东在家居家装领域频频传出新动态,它似乎以不断行动、接连曝光的方式,向外界宣告它进军家居家装领域的决心。而这些动态的发布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

2011年以来,京东开始布局家居家装品类,致力于打造一站式购物平台。

2016年,京东上线家装业务,并通过供应链整合积极推进互联网家装新生态落地。

2017年3月,京东服饰家居事业部正式拆分独立。

2017年8月,京东在第十届京东家装节战略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1-8月,近5000个家居家装品牌交易额实现了同比120%增长,入驻品牌已突破33000个。

2017年10月,京东居家生活推出了“京质家装2.0”的家装行业标准。

2018年5月,京东宣布正式上线建筑材料业务,各类商家及个人消费者未来将能在京东平台购买到砂石水泥、管材管件、涂料等各类建筑材料,合作商家已近2万家,覆盖了灯具、厨卫、五金电工、全屋定制、装修主材、装修设计等多个领域。

2018年7月,京东举办了“京东装修两周年暨京东装修联盟成立发布会”,并为联盟成员提供五大赋能策略:数据开放、一体化营销、供应链赋能、设计平台和技术提升。

除了上述动态,京东还与曲美、百安居等企业展开合作,通过推出“京东曲美时尚生活体验馆”、“落地曲美京东之家Living Mall”等方式,邀请网红品牌如网易严选、京造等入驻,围绕“无界零售”新理念打造商城新样本。

 

京东家装建材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系列的动作,似乎让京东进军家居家装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落实到具体业务上,如果说京东于5月底发布建筑材料类目是将所有细分领域进行整合的一次整体发声,那在今年7月份,京东正是借助大量的供应链、主材厂、小b商家等资源,通过成立家装联盟的形式将类目补齐,以此向全行业宣布:借助供应链及资源整合的优势,你能在京东买到水管、腻子粉、涂料、砂浆等一系列相对专业的建筑材料。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除了开放体系、筛选优质厂家、少量产品自营,京东家装建材具体做了什么?

1?京东号称拥有电商行业最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但在家装建材业务上并没有明显派上用场。

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7大物流中心,运营了335个大型仓库,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691个区县。这是京东本身具备的物流及仓储优势。

但事实上,京东物流的快捷、商品的正品保障原是主要为c端用户服务的。针对b端用户或服务商,京东没有给出明确的数据或解释表明“京东全国物流配送能力是如何在家装建材方面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的”。

2?京东的优势取决于较大的采购规模和较低的采购成本,但以合作为主、自营为辅的家装建材玩法真的能满足b端用户的需求吗?

有媒体曾在采访中向京东居家生活事业部提及一个问题:为什么家装企业要选择从京东供应链进货?京东给出的文字回答是:“京东的采购规模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全国物流配送能力会带来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品牌背书可以提升装企进货渠道的可靠性。”

在家装建材产品自营上,京东家装建材切入的方向不算深,尽管有多个自营品类,如五金工具、建筑材料、电工电料、厨房卫浴、照明灯具等等,但这些仍然偏标准品。

以其中的建筑材料为例,自营产品为涂料、密封胶、美缝剂、免钉胶,其余品类则由服务商提供。事实上,京东家装建材主要依托京东整体大数据优势、原有的B2C供应链体系,除了自营产品,更多地把服务商纳入自身的流通体系,并帮助家装建材各个品类的需求客户找到相应合适的品牌商,这就是“数据赋能”的基础定义。

换句话说,京东借这样的方式帮助不同的买家去找到相应的卖家,并把买家的规模进行整合,使得卖家拥有更大的出货规模,从而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这样一来,京东固然能凭借京东全年的采购量,为家装企业提升规模性采购能力,但很难保证家装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有效服务。事实上,在提到服务商如何建仓、配送、保障服务效率等问题时,京东的回答是:“我们的无界零售和‘云仓’是可以满足并支撑企业在这一块做好服务的。”

3?从实际落地的应用价值来看,京东线上线下赋能的效果不容易“被看见”。

在采访中,荣宇通过“人”、“货”、“场”三个方向,来诠释京东无界零售对建筑材料业带来的价值。首先,在“人”方面,京东借助海量流量帮助合作伙伴与用户群体进行精准对接,这就是向线上赋能的核心能力;

其次,在“货”方面,京东家装建材协同京东物流、京东金融,通过供应链环节的整体优化和整合,达到减少采购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强化金融支持的效果,为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赋能;

第三,京东正将创新性的产品往线下去推,通过黑科技+线下销售场景的结合,提升店面的整体形象和创新能力,帮助合作品牌在这方面与京东保持同步。

供应链整合能力、物流效率、大数据能力、金融能力,这是京东家装建材所具备的几大优势,但这些能力还不够,我们仍不能依此判断:它是否能够明显提升合作品牌的服务效率、能否为有明确需求的用户群体快速提供解决方案、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对家居家装行业起到明显的效果……

 

京东家居家装的希望

荣宇在采访中曾谈到一点,京东“无界零售”新理念并不是要打破家装建材行业原有的分销体系,而是为分销体系进行赋能。这句话似乎意味着京东并不打算更加深入地介入分销体系,比如从少量自营转向大量自营。

现阶段,京东家装建材现阶段真正在做的事情在于:通过线上引流和线上销售的形式获取顾客,并赋能深度合作的线下门店,从而借助服务商的力量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触达。但是,从表面上看,如京东一样的电商平台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把销量做大、把渠道做强,并没有对家装建材甚至家装建材供应链中的各项环节起到明显的推动效果。

从这个意义来看,京东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非主动意义上的“参赛者”。未来,或许当京东家装建材在产业供应链体系、物流体系、数据能力、营销触达能力等方面,做出内容沉淀、产品沉淀或是拥有更多自营产品之后,京东家装建材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发展道路。

 

2018年装修行业经历了一系列“黑天鹅”事件,让火热的资本瞬间退潮,在精装修影响之下,未来装修行业将如何发展,装修公司应该如何练好内功,在这剧烈晃荡的市场存活下来?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泛家居行业里,就数装修圈跑路、倒闭的消息影响最大。总有一些本来实力不弱,甚至还拿到过一两轮投资的公司,或者经历了十年风雨的资深玩家,没能继续走下去。

价格战一轮接一轮,利润已经压得非常薄了。为了抢客,还不惜搞起返利来,10来万的装修款,分成10年全部返还,或者每个月返一定比例。客户是抢来了,问题是这种单子签得越多,爆雷的风险就越大。你拿什么去返?

还有些装修公司为了接单,选择跟装修平台合作,思路是对的,打开互联网获客局面,增加网销能力。但问题也有,获客成本与佣金比例定得很高,也敢吃下来,结果施工就会出问题,不光口碑砸了,后面的款还可能收不回来。

成品住宅的冲击又非常大,导致新房装修的份额被挤压了不少。关键是未来的压力还非常大,精神上的压力,对未来充满焦虑感,毕竟一个接一个的城市接连抛出精装房时间表。即使维权现象不减,也没看到政策推迟的迹象。

那么,装修行业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做不下去了?也不是,据大材研究老邓的观察,应该还有几个风口可以去挖掘。

一个是抓消费升级的机会,追求家居颜值的中产比以前多了,毕竟中等收入家庭的基数摆在那里的。有品质的设计是机会,就看你的品牌能不能做到这份上,有没有一支比较有水平的设计师与施工队伍。

二是老旧小区改造,很多是政府补贴行为,它不追求多么漂亮,也不用考虑档次, 关键是耐用与便宜,一些大型连锁品牌可能不愿意参与,这就给走性价比路线、施工能力比较强的本地装修公司提供了机会。

三是智能家居可能催生新的装修模式,也就是部分家庭可能部署整套智能家居方案。装修公司具体怎么切入,后文会有分解。

四是软装会有一轮增长机会,基于成品房的软装方案,将家具搭配、家饰、窗帘、绿植等综合考虑到一起,形成场景与氛围营造方案,这个主要还是针对偏高端的圈层。

五是局部装修市场可能会有扩大,毕竟成品房的装修质量普遍很差,试想,以前是一对一盯装修的形式,质量都有问题,更别说现在的批量装修。部分家庭会请一些局装公司,对成品房的装饰效果进行提升。

六是存量房的重装,市场空间非常大,这个不是爆发式增长的,而是陆续释放的形式,只要二手房成交的规模有一定的量,带来的装修生意就不会差。

别对成品房太恐惧,你看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种早就在推行成品房,比例已经非常高的城市,活得好的装修公司一大堆。

 

大材研究认为,切入精装房市场,跟房地产企业交朋友,拿到开发商的装修订单,也是有机会的,但它不适合绝大多数装修公司。毕竟开发商有很多门槛,还有账期,即使拿到了单子,资金不牢的,可能被欠款拖死。可能有人心存疑惑,想拿到开发商的装修订单,没有过硬的关系、一定规模的体量,应该不可能吧?现在的开发商都有固定的装修供应商了吧?

大材研究认为,担心有道理,但情况不是那么糟糕,精装房的坑位还没有占满。即使政策落地非常快的部分城市,精装房交付比例在70%以上,依然有很多装修公司活得不差。那些交付比例还只有30%或50%左右的城市,成品交房比例会逐渐提高,会向100%靠拢,新增的精装房业务,其实给装修公司留出了进入的空间。只要你在批量施工、质量保障、价格与账期方面能够对接上房地产大哥们的要求,完全可以整军杀入。

有人觉得精装房来了,装修公司就活不了,其实不是。北京上海很早就在推广成品房,交付比例非常高了,但做得很厉害的装修公司,有不少都是这两个地方的。其中有两点关键因素,二手房老房旧房的装修规模比较大;成品房拆掉重新装修的情况为数不少。

至少在省会城市与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场,成品房交付后,拆掉重装的业主可能不少,尤其是可支配收入较高的群体。

成品房交付了,其实它只是把墙面地面橱柜卫生间搞好了,很多我们想要的个性化造型肯定是没有的,效果很单一。大材研究预计,后面对软装搭配的需求会有大幅度增长,成品房的粗糙,用后面的家具、软装等提升。就比如现在的情况,成品房交付比例高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形成了三个软装展,这是一个什么信号,说明本地需求规模大。

如果智能家居的认可度再高一点,装修公司能切入智能家居全屋方案的设计与施工,不失一个具备广阔想象空间的市场。现在的成品房,跟智能沾点边的,不过就是安装了可视对讲,离我们理想的智能家居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智能家居也不是开发商可以搞定的,还得委托给专业的公司操刀。

装修公司可以怎么做呢?跟智能家居硬件公司合作,上马全屋智能家居,实现照明、安防、影音娱乐、门锁、睡眠、窗帘、家电、语音、健康等全套智能。大材研究注意到,智能家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公司,就是专门做设计方案与施工的,比如设计公司起家的洛可可,就有这方面的业务。欧瑞博的定位是“全宅智能控制系统”,成套方案。成都的一间智能、朗华智能;深圳的云海物联等等,不是传统的装修公司,而是专门给家里安装智能硬件的。

但是,这个业务,以后可以由装修公司做了,跟房间的整体设计与施工一起做,自然更妥当一些。

 

全国的存量房有多少?大材研究查询过大量资料,结论各有不同,但大多数都认为超过了2亿套。

中金公司给出的数据是,测算得出2017年末中国城镇住房存量达2.74亿套,对应存量面积261亿平方米,户均拥有住房1.13套。

恒大研究院也测算过,认为2017年中国城镇住房3.03亿套,存量住房面积267亿平米,户均拥有住房1.11套。

存量房在,后面的二次、三次,一直到N次装修的机会就在,只不过装修需求的释放过程有快有慢。

城市化率比较高的大中城市,需求量足以支撑起数家装修公司活下去,只不过业主的要求也比较高,拿单难度会提高,销售模式要改变。

二手房交易对装修的带动比较直接,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买了装修过的房子,年程稍微久点的,新买家也会重新装修。

大材研究注意到,2018年的情况不是非常理想,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前段时间发了一份报告,2018全年,包括北京、深圳、杭州、成都、青岛等在内的10个受监测城市里,二手房成交量66万套,相比去年下降了14%。

有些城市跌得比较凶,有些城市还在正增长,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如果想做二手房装修,自然要盯交易量。交易量比较大,而且还在增长的城市,带来的装修订单量肯定比较大。

哪怕成品交付100%了,装修市场的规模还是很庞大的,只是钱不像以前那么好赚。有些公司规模不大,但施工扎实,口碑做得很好,转介绍比例高,获客成本也就降下去了,还不缺订单,日子过得富裕。这样的公司,能够在装修零售市场订单下降的情况下,占得一席之地。

以前的装修公司,其实是销售公司,谁的销售能力强,谁就可能做老大。一个楼盘交房,销售能力强的往往揽到几十甚至几百个单子,以后这种好事越来越少。因为主战场将往精装房改造、旧房装修等战场上转移,业主有比较长的决策时间,在这个决策时间里,他们会多比较、多了解。

大材研究认为,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活下去的装修公司,必须要成为专业做装修、运营口碑的公司,还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在精装房的基础上,形成对应的提升方案,能够让业主眼前一亮,又能帮着控制成本;第二:能不能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把质量做好,控制质量瑕疵的出现频率;第三:管理效率高,利用互联网工具管理项目;第四:在材料采购、运营、施工等环节,将可以降的成本再降下去。

希望大家都好,找到自己的新增长之路。

 

据多方机构调查显示,目前,家具行业已结束了30%的高速增长时期,迈进稳步发展阶段。特别是相比此前家具行业的高速发展,2018年情况显得有些不尽人意。据40余家家居上市企业披露的2018年前三季度财报,相比2017年同期家居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定制家居,正式结束30%—70%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步入10%-20%的增长新常态。

 

行业新生态:更稳健

行业人士表示,在经济下行新常态下,家居产业稳步发展,增速放缓,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速发展,呈L形趋势明显,但目前尚未见底。未来一段时间,在大环境下,家居产业增速放缓将成为新常态。

目前,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家具企业开始从大规模资源粗犷型向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背后的推力,除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身需要调整外,消费结构、人群的变化,也使整个产业链必须由低端向中高端、精准个性化发展。

或许,经过这一轮的洗牌,企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强。行业整体发展放缓,许多企业在转型“混战”中,也摸索出了一些新特点,如行业内新的工艺技术出现使工业生产门类有了雏形。特别是定制家居设备,技术上实现了之前不敢想象的突破。

又如,在市场趋于理性消费的情况下,企业、卖场在产品、营销等方面也进行了多种尝试。2018年,国内各种类家具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木质家具注重材质、设计,强调视觉感受;金属家具追求时尚、个性和休闲娱乐功能;软体家具以艺术与功能的统一为关键,高技术含量、高艺术含量为主导。愈发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生产管理、产品研发,从单一产品生产,向产品服务多元化方向发展,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得到一定遏制。

这些都是在行业增长放缓后所呈现出的新生态!下面从几个侧面来说明增速放缓后所呈现出的行业新生态。

 

产品新生态:更多元

产品是一个品牌的立足之本,从这几年来看,国内各种类家具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正如前面说言,木质家具更加注重材质、设计,强调视觉感受;而金属家具则在追求时尚、个性和休闲娱乐功能方面下足了功夫;软体家具则以艺术与功能的统一为关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生产管理、产品研发,从单一产品生产,向产品服务多元化方向发展;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得到一定遏制。

显然,基于国内市场复杂多变的特性,我们已不能从单一维度去对待整个市场,而要根据地区情况因地制宜。正如有业内人士所指出的,比如有的地区追求品质,大师设计作品就会受欢迎;有的地区看中性价比,那么就可以做优惠套餐。而每个地区也是由多种消费人群组成,所以多元化发展不仅不会止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2018年环保新政的发布、行业规范日渐清晰,家具行业从家居生产商逐步向居住生活服务商转变,正在进行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持续改革与创新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渠道新生态:更丰富

目前,市场趋于理性消费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方面也进行了多种尝试。自“新零售”的概念被抛出后,其已成为综合实力较强企业的明显动作主线,特别是2018年,是各类新零售业态和元素集中爆发的一年,被业界称为“新零售元年”。

在新零售的举措中,居然之家倾力打造拥有230家门店的居然之家体验MALL,实现生鲜超市、餐饮影院、体育健身、儿童娱乐、居家养老、数码智能等大消费业态的全布局。尚品宅配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两家3000+㎡超集店,意将超集店打造成“家居、时尚、艺术、社交”共为一体的慢生活体验区。同为定制巨头的索菲亚,更是做出了智慧门店、生活体验馆、设计门店三种模式的探索。

不久前,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都提出了“千店计划”。据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红星美凯龙商场数量超300家、居然之家超270家,未来将在覆盖一二线城市的同时,向三四线城市发力。同样渠道下沉的还有宜家,其开设的线上电商将服务范围拓展到149个城市,打破之前只在一、二线城市才能买到宜家产品的传统,还尝试小型的市中心店、体验店等。

目前,基于一站式消费趋势的影响,如今门店多数开在接近消费者的场所,像购物中心店、社区店等,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框架,呈现渠道布局朝着更丰富的方向发展。

 

竞争新生态:更无情

行业增速放缓,企业有好有坏。目前,很多企业处在摸索转型期,市场在变革,如果企业不积极转型调整,渠道和消费受众会被分流,而对众多小企业来说,这更是扛不住。在增速放缓的环境下,一些企业谋求上市等进入资本市场只是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窗口,也会多一个突围的机会。

众所周知,我国家具行业社会关注度远远低于互联网、金融、IT、房地产以及家电行业,而且家具上市公司寥寥无几,要让家具行业变得更社会化与公众化,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家具企业要做大做强,就亟需大量的资金支持,上市之后无疑可以为企业扩张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也进一步逼迫了处于水火之中的中小微家具企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行业内最大的问题是中小微企业居多,多而不强,广而不精,这对行业洗牌和转型带来很大挑战。今后的突出问题是大批的中小微企业需要提升,包括技术水平、劳动生产力、产品质量和环保等方面。

否则,在市场洗牌进一步加速,及中小微企业的博弈加剧中,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受到制约,逐渐被无情地挤出市场。

目前,对很多企业来说,市场将持续“冬眠”。未来全国房地产市场逐步的理性回归必定对家具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内生动力不足的时候,这种由上下游产业辐射带动起来的发展风险较大,企业加速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和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而我们应当坚信,有人就有家具的需求,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家具行业弹性系数有限。目前,消费者消费能力在提升,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随时消费的渠道在拓展;国家扶贫政策、城镇化建设等利好政策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所有这些,都足以让我们充满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未来,家具行业能否再次回归高速增长,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有部分家具企业熬不住整体环境的低迷和竞争态势的加剧,在春天来临之前就会关门倒闭。

但可以肯定的是,家具行业市场潜力依然存在,市场规模仍旧非常庞大,总体增量可观。这就需要每一个家具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开创出属于所有家具人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