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牛的老师是可以带出天才的

2021-06-25 14:48:59 来源:网络整理
【爆】连续5日获得北上资金净买入!累计达1.46亿元!值得关注,点击速看>>

教育发展,师资是永恒的主题。

过去几年,在线教育快速发展下,“清北名师”成为机构宣传的焦点。但“清北”真的等同于名师吗?

新的时代、全球视角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师队伍的核心是什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教师发展的困境和挑战是什么?

日前,在新东方《第二届未来教师发展大会》上,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未来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山西师范大学校长杨军认为:真正的教育是给受教育者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给教育者时时刻刻自我觉知的才华;给教育者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就是让受教育者拥有信念,拥有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卢梭在《爱弥儿》教育的功能中写道:“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以及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把教育给我们做了解释。

杨军认为,未来教育将具备“1+3”的特征:

“一”是教育资源在国际间重新配置并加速流动,教育正逐渐超越地域和文化的边界,最终形成“学无国界,教无所限制”。

三个特征分别是个性化、本土化、面向未来。

未来教师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很专很深,另一方面要有大范围、大知识领域、大学科的链接。

针对以上特征,杨军总结道——教师响应未来教育必备的核心素养从三大维度展开,共有十二个素养。

一为历史维度下的大历史观素养、全球素养、民族素养;

二为文化维度下的语言素养、师德素养、终身学习素养、共情素养;

三为技术维度下的学科融合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知识链接素养、教学关系设计素养。

信息技术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科技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但不管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还是智能教育时代,无论人们怎么定义,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演进始终都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二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讲,这两个关键词紧密相关,因为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既是目标要求,也是手段。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当然信息技术也为其提供了解决手段。天利教育副总裁,课程帮总经理詹毅提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等“三新”给学校尤其是一线老师带来了挑战。具体可分成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教与学模式转变的挑战。这要求老师由以前单一知识的灌输类型、偏向应试的教学,逐步向注重能力培养、有好的方法和模式引领的复合教学模式转变。

其次是对教材的理解和校本实施能力的挑战。新的教材陆续在各省换编,对新教材的理解,及如何将新教材与本地生源特点、教学实际和过往经验等进行有效结合,落实校本化,对学校、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是对高考评价体系理解深度的挑战。不管是学习、理解高考评价体系,还是在一线教学当中对评价体系实践,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翼鸥教育创始人兼CEO宋军波提到互联网带来的两个巨大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是实现了知识的对等,今天一个农村的孩子和一个城市的孩子在信息量上是对等的。互联网包含的信息量超出了绝大部分的知识总量,互联网的知识量是充分的。但是,即使量是相对等的,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学成果就是相同的吗?恰恰相反,越差越大,实际上是互联网带来的两个巨大的问题。

第一,信息爆炸的环境下,个人被信息数据墙包围,它让人局限在个人的世界内,每个人的信息都在自我内卷。

第二,无效社交,或者说社交垃圾时间的增多。朋友圈里很多东西都是无效的,这恰恰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的核心是什么?自我突破。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出未来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一,必须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互联网解决问题。第二,学生如何使用互联网持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第三,如何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交群,避免无效的社交。第四,如何走出舒适区,不成为头条系的信息奴隶。第五,如何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必须完成知识从校园的记忆和理解层面,跃达到创新和评价层面。解决互联网的问题必须要互联网的手段去解决,不能逃避,不能用躲避互联网的方式逃避问题。老师要教会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老师也要学会用互联网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

当代教师如何走出发展困境

面对挑战,教师们的发展、培训与评估体系,也势必会发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学校、机构又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英指出了当下教师发展面临的三个困境以及解决方式。

困境一: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缺少精准化、个性化。其解决方式是:利用在线教学等技术,数据化采集并呈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和专业教学过程,精准识别和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再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为教师的精准需求推送自适应、动态化的学习内容,及伴随式学习诊断,从而促进供需的精准适配。

困境二:教师专业学习投入难以高质量维持、学习低效。其解决方式是:基于真实情景下的真实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与教学情境的融合、全过程地支持和即时的学习反馈等,共同为教师创造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和动力,激发教师内驱力,从而促进教师在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参与和进阶发展。

困境三:专业学习成果难以直接转化、依然存在能力短板。其解决方式是:通过在线学习技术,全程伴随式采集教师教学过程、教师自身专业学习过程,并将其数据化、可视化,从而让基于过程的学习成效评价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为教师提供有依据的教学改进方法,促进教师将专业学习成果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落地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不管世界千变万化,教育的本质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改变,老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不会改变。但面对新的时代环境,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改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指出。

“教育是教师从湖里舀一勺水给学生”,俞敏洪认为,“视野狭窄的老师,会教出视野狭窄的学生”,老师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成长空间与可塑性。因此他提出新东方的老师应该具备两个本领和三个必备能力。

两大本领:一是纵向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打通。二是横向的,拥有给学生纵横捭阖讲解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重新拾回学习的信心。牛的老师应该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带出天才来,集天下英才而育之是老师再高兴不过的了。

老师们不仅要储备各学科各领域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培养孩子适应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国际眼光。与此同时,教师们还必须具备想象力、创新力、知识感染力。

“老师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堂课的背后是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前途,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自娱自乐,都在对别人产生影响。这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因此,“老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一定要高于对利益的诉求。”

谈及未来老师的成长,俞敏洪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时代新背景,老师们要“深刻理解祖国需要的未来人才,深刻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于社会发展有足够的理解,并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对于观点有足够的容纳和分析能力,并将有益的观点和思想传授给学生,尤其是方法论的传授。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并以此影响学生。有足够的进步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并有带领学生共同进步。有足够的人性温度,让学生沐浴在对美好事物的接纳和期待中。”

以上内容均出自新东方《第二届未来教师发展大会》的演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