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其中第17条引发广关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从国家的政策出台到地方的落实执行,到底有多远?有人说,会不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民办招生规范应如何建立?
广州曾开过内部通气会
今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出《广东省教育厅转发关于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民办中小学校应当主要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范围内,按照核定的招生计划招生,无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不得跨区域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原则上面向审批地招生,面向审批地的招生计划不得少于本校招生计划的50%,跨区域招生的招生计划及录取方式由各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支持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进行招生。
可以看出,在民校摇号招生这件事情上,广东省教育厅的态度是“支持”,但“支持”两字也反映出仍有一定的商量余地,并不是强硬要实施。
3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发文,则明确表示,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简单地说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初中,民办学校实行摇号录取。幼升小没有了,小升初也没有了。
一广州民办学校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就民办学校摇号招生的事情,广州市教育局也曾组织过内部会议,就此事有过通气。“既然国家政策如此,就不会是空穴来风,肯定是要实施的。”该民校负责人表示。
民校招生政策几乎每年都调整
广州市民校的招生办法,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调整变化。
2013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布《关于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免试入学”原则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无论是公校还是民校。
在此政策下,2014年初,广州小升初政策最大的变化是:公办外国语学校以面试形式招生;而民办学校到2015年才全面实行免试招生政策,当年设一年过渡期,即2014年的民校招生还是按照原来的招生方式——笔试进行。有部分民校增加面试环节,为次年全面免试做准备。
2015年,民校的招生方面,在坚持免试入学的前提下,民校有三大自主权: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自主制定招生方案、面谈规则;自主确定面谈人数、面谈名单。尽管不能进行考试招生,但是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还是相当重视的,有民校明确报名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提供五、六年级的成绩单。
在保证一定自主权外,民校招生也要遵循一些严格规定,如在招生时间上,民办初中学校从当年小学毕业考试结束后的第七天起方可开始接受报名和录取学生;招生依据是学生面谈表现或《学生成长记录册》为依据;当年4月15日后方可公布学校招生方案,预录取名单和正式录取名单亦适时通过学校网站公布。
2016年,广州小升初招生有重大变革,历时10余年之久的小升初招生顺序被打破,公办初中录取在前,民办初中招生在后。据当时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此举目的在于可以让家长看看孩子能否派上心仪的公办初中,再考虑是否去报读民办初中。
去年广州两会上首提民校摇号
2018年1月,广州市两会期间,关于小升初民校招生问题,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在民办初中招生过程中的面谈,确实还存在较大空间,会导致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也希望把这个问题丢出来,由学校、家长和相关行政部门一起来研究。”
有代表询问,能否将报考同一所民办初中的孩子集中起来摇号?由教育局来牵头,这样其他人可操作的空间就大大减少了。
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回应,这个建议可以作为参考,“杭州小升初过程中就有摇号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好的经验。”
这是民校摇号招生的话题首次在广州两会上提及。
2018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转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民校招生“三个承诺”、“三个严禁”等多方面要求,比如民办学校仅可组织一轮面谈,严禁组织两轮及以上的面谈。严禁学校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测试。严禁对报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组织任何形式的测评、调研等活动。
总结该《通知》要点,就是:不提前招生、不收简历、不和机构合作;禁多次面谈、禁学科测试、禁任何测试。也就是说,面谈一次过,只能问问你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等。
他山之石
东莞今年部分民校试点摇号招生
今年4月,广东省教厅提出,支持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进行招生。
东莞部分民办学校喝了“头啖汤”。今年6月,东莞东华中学、光明中学、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塘厦水霖学校拿出部分初一招生名额(80至200多人不等),用于电脑摇号派位录取,这在东莞民校尚属首次。
如何摇号?以东华初中为例,符合摇号资格的学生数为11007人,摇号名额有220人。根据规则,工作人员首先通过电脑随机给这11007名学生产生一个编号(即“摇号码”),从1号到11007号。现场抽5名学生家长上台,每人摇出一个数字,按个十百千万顺序排列,五个数最终为“77728”,这一数字超过参与摇号学生数“11007”。根据规则用77728除以11007,余数为“679”,即为录取号的起始号。从679号开始,之后的220名学生(898号为终止号)将被东华初中直接录取。
东华初中负责人称,若被摇号录取的学生因个人原因逾期不注册,其空余的学位不再二次摇号,将从“摇号号码”的“终止号”后面的一个号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录取,招满即止。
东莞民办教育界人士透露,10多年来,东莞优质民校“小升初”基本都采用面试笔试的方式择优录取,部分民校录取率几十分之一,掐尖现象严重。“虽然这些学校今年只拿出小部分初一学位参与电脑派位,但仍可以称得上是重大突破。”
业内观点
“希望公办民办招生一视同仁”
“纵观省和国家的政策,再看各地做法,感觉广州民校离摇号招生应该不远了。”广州一位资深教育人士认为,近年来为解决减负和教育均衡、公平等问题,在国家和省政策指引下,广州的招生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在大方向下,与国家和省的政策保持一致。
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提到,会借鉴杭州民校小升初摇号的好的经验做法。据了解,杭州民办初中招生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和学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方式。一所民办初中报名学生数超过该校招生计划数60%时,其招生计划的60%电脑派位,其余40%自主招生;报名学生数未达到60%的,学校应全部录取,其余由学校自主招生。
此外,昆明、南京、上海、西安等地民办学校近年来也不同程度采取“摇号+面谈”的招生方式。
南都记者采访了广州部分民办学校负责人对摇号招生的看法。一所知名民办初中的负责人表示,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尊重法律赋予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的权利。“尽管心里还是不想摇号招生,但如果这是大趋势,作为民办学校也只能支持,我们只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监管,一视同仁,不要严控了民办学校的招生方式,而对公办学校又网开一面,允许公办学校各种名目的明里的、暗里的招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