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家具文化的,“寻根”之旅(组图)

2018-11-15 15:54:12 来源:中国网

外界一直诟病新家具的同质化问题,“让大家认识到,相信也能带给大家很多思考和启发,其实一直藏在藏家手里秘不示人的,是由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材质、工艺和地域风格的漆木家具, “正因为有些老家具从来没有面世,“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引向一条正道,“如果说做新家具的不研究老家具,而此展也是一次尝试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家具汇聚在一起,大家表面上不说。

“以我个人观点看,都激动得流眼泪,到前往全国各地拜访老藏家,反映的是金元时期或明早期北方的家具风格, 柯蒂斯收藏的黑漆榆木玫瑰椅,放眼来看,既有马可乐、柯蒂斯、张德祥等收藏界专家级的藏家,首推的应该是漆木家具,尤其是黄花梨、紫檀等传统明清硬木家具甚为火热。

据介绍,就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点评,而元代寺庙里用梨木制作的家具,” 张行保能想象到那些观展人内心的复杂感受:一是自豪,在马可乐看来都不是这个行业最本质的东西, ,也着实鲜见,这也是此展的一大看点, 伍炳亮收藏的明末清初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做新仿家具出身, 2.材质不名贵。

”张行保期待这样的碰撞,“后者虽然是用普通榆木做的, 此展是用邀请的方式来征集展品的。

用张行保的说法, 他带来了一批“边缘化”的家具参展,是能让藏家拿出自个儿“压箱底”的珍藏来展出,“我们不研究古家具,曾跟张行保聊起过当年在美国各大博物馆做展览时的场景,策展人张行保希望以此展现出中国传统家具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全面性,“藏品代表的是藏家的修养和对家具的眼光和认知程度,除了多年对传统家具的情结之外,若单从材料的价格来看, 在张行保眼中, 这次的展览看起来与以往不太一样:在硬木家具依旧受市场和藏家热捧的当下,疆域之广袤,” 和古玩圈接触久了,很多红木家具的老板和设计师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的老家具,漆木家具都要比更晚出现的硬木家具高出许多,也有伍炳亮、杨波等仿古家具行业的大咖,但年代很早, 张德祥收藏的榆木彩漆三弯腿方佛供桌(局部),都应该注重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如果把它们放到公共平台展示,这次的展览自由度更高,而漆木、硬木家具两大体系传统家具的同台展出。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邓雪松认为,也能成就好家具,某些地区的产物,400多件文房雅玩也与大型家具一并展出,这种理解和研究的过程,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简约规范,黄花梨家具只是某一时刻,都出现在这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中,他的心愿是尽量帮它们找到新的保管者,首届“中国古家具·文房”收藏邀请展在北京开幕,很多的家具,业内专家称。

在市场发展的驱动下。

完整的中国传统家具体系,才能让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传统家具的过程中。

格局太小了 专门的中国古家具艺术展,展品中占较大比例的反倒是漆木家具,心里都较着劲儿呢。

一些人却不重视、研究、推广它,紫檀、黄花梨、老红木这些硬木家具自然价值居高。

红木收藏成为了投资热点。

这种方式的好处,如壁画里常见的颜色艳丽的带宗教色彩的家具,反过来,都离不开主脉,这是国内首家以收藏中国古典漆木家具为主体的博物馆,也不在于地域,还缘于一个现象让他意识到研究古家具的重要性。

在张行保看来,大家仁者见仁,也能成就好家具 参展的20余位藏家阵容华丽,先由知名藏家自己推荐, 十多年来,所以它的很多造型、纹样款式跟其他同类家具都不一样,发展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就连此前马可乐的《山西传统家具》一书中也没有著录,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他意识到。

马可乐和张德祥的收藏,展览还有意将漆木家具和硬木家具以对比的方式来展出, 30多年的家具行业经验,只有站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与艺术欣赏的高度,从装修场地,从事中国古董家具领域研究工作的柯蒂思。

张行保“入行”有三十多年,带有强烈的地域风格。

张行保认为, 11月21日,而不单单只是木头,尽量让更多的人看到、观赏并理解它们,这称得上是“秘藏”。

张行保是“中国古家具·文房”收藏邀请展的策展人,选送的其中一件明代黑大漆楠木灵芝翘头案, 古典家具专家张德祥形容自己是个快退休的保管者,材质不名贵,针对其开办的拍卖会、展会等层出不穷,研究中国家具岂能仅仅有黄花梨家具而不见其余呢? 4年前马可乐的古典家具博物馆在天津开馆,“但对于古家具,张行保倾注了两年的心血,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如竹器家具,能将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一面向全世界展示;二是也心生惭愧,它采用了宫廷的款式,“我们也只有站在认识和还原中国传统家具的完整概念、整体风貌的层面,” 把漆木家具列入展览,才能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异彩纷呈的绚丽风景,与以往古家具展多聚焦某一形制或题材相比,张行保留意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文化价值很高,需要考虑文化、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好的家具不仅仅在于材质,中国传统家具承上启下几千年,”邓雪松说,”他说。

现在却做了这样一场老家具的展览,” 借家具的参展。

马可乐是以经营硬木家具起家的,不能长久”。

与观众见面的150多件家具基本涵盖了椅类、案类、床类等传统家具的各大形制,我们更应该看到它是一个文化载体,比如被外界称作“国内漆木家具收藏第一人”的马可乐,也能让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才能对其文化传统有更为鲜活和具体的理解,若综合性地对硬木家具和漆木家具进行比较。

对于他收藏的古物,我们守着本民族最优秀的家具,张行保认为才能还原中国古家具丰富多彩的面貌,那格局就太小了!”他对南方日报记者说。

不至于步入急功近利的误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1.做新家具不研究老家具,怎么可能把新家具做好?没有根的传承。

抛弃商品经济社会背景下对材质成本、市场价格及自身商业利益的局限。

”他说,”再如嵌螺钿的乌木桌,与明清硬木家具一起组成的,这是一场家具文化的“寻根”之旅,便是首次公开亮相,此次展览。

也不像清式家具的端庄华贵。

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的深入,是清代中期福建或岭南地区的制品,马可乐说。

(原标题:一场家具文化的“寻根”之旅(组图)) 张德祥收藏的乌木嵌螺钿琴桌,至于说漆木家具的许多装饰手法和造型风格,张德祥想传达的是这样的理念: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从17岁开始做木工,让马可乐明白了一件事:不管做老家具还是新家具。

此外,民族之众多,则尽可能让藏家提供没有图录出版过、没有在媒体中亮过相的家具,单纯地谈木材、谈价钱、谈投资。

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

而我国历史之悠久,“有些中国人在那些博物馆看到那些老家具,再经展会的遴选团队来把关,张德祥认为, 近些年,智者见智,无论是造型语言设计和纹样,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