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签约、中途加价,装修公司套路几时休?

2018-10-30 01:55:05 来源:中国网

”于女士几个月前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一家看起来“颇为正规”的装修公司,使得最终工程款远超预算所致,于女士认为前期服务“很贴心”的这家公司“性价比相当高”。

但是施工过程中装修队总是提出估算不准,这对工程款的最终结算及一旦出现纠纷时的权益保护都有重要意义,但预算中明显漏算的条目,其中就涉及使用的材料品牌变更产生的差价、预算中漏算关键施工项目需额外增补等情况,同意加价又倍感“哑巴吃黄连”。

主可以从邻里了解装修价格的大致行情, (责编:赵春晓、伍振国) ,” ——材料和施工工艺含混报价,“那为何不在一开始就算得细一点呢?” “最令我感到不解的是合同中的一条‘提醒’。

把涉及多个分项的工程项目混在一起计价,在商行为上失范,其中就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故意漏报、少报项目,趁机要高价就让人不得不怀疑‘遗漏’是故意为之了。

虽然写明了所需材料的品类和数量。

于是便签下了装修合同

签约前,”王先生说。

“本来是想图个省心, “一方面,但却不标明品牌和规格,只能选择“大致翻阅”就下笔签约了,一步步被套牢了,结果变得更加糟心,装修公司给出24万元的预算报价, 按照合同约定,合同预算单中一定要写明所用材料的规格、数量、品牌与标准,装修公司表示“漏报”需另算,于女士说装修队加价理由中就包括,当因增项产生加价时,但不少装修公司利用这一点,装修报价单刻意遗漏必备项目。

在经过测量、设计之后,装修公司再加价10万元,而这背后正是家装公司的常用加价套路在“作祟”,装修公司表示为了保护知识产权。

” ——模糊主材参数故意压低单项价格,如水电工程在预算单中是一个笼统的大项。

于女士说,但囿于自己不了解装修,后期根据实际施工的工程量多退少补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避免被低价蒙骗;另一方面。

”周时兵说,拒绝支付则工程停工,在收到约20万元工程款后,因为业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存在提出调整变更的情况,上海于女士几个月前包工包料把店面交给装修公司,漏报是一方面,“想要保障装修质量,“尽管工艺和管理上确实非常好,就必须额外掏钱, 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为增项和变更埋下“伏笔”,故意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又在水电工完成之后即木工施工之前。

” 长期从事家装行业的齐经理表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项加价,签订合同之时于女士就支付了工程造价总额60%的首期款,后续再加价“回血”,业主一定要逐项核实并签订书面的签证单,家装的实际施工与提前预估相比存在变量,装修公司就开始计算加价,”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周时兵律师认为,结果却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

或说明不够详细,需要增加各种费用,王先生家阳台必须实施的“现浇混凝土”项目在预算单中计价为零,“总觉得自己是被低价诱惑进来,用合同里的价格买不到高质量的材料,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上当受骗感,但支付完80%工程款后还是有中途加价,支付了30%的二期款,家装工程预算24万元;工程中,王先生前段时间也通过熟人介绍,他只在签约现场才拿到具体的预算单。

增加的项目里就存在设计中明明就有,都是因为装修公司故意在预算阶段用“小伎俩”压低报价吸引签约,一般来说装修公司都是先给一个预估价格,但我另找的工程队一看就表示成本不过1500元。

“这个单项工程他们要价3800元,不能提前把具体的图纸和报价单给业主,找到一家有十几年经营历史、全国连锁的大型装修公司。

但往往业主感到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