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活力增强,四川被确定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199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7.6%, 天府新区建设加快,西部大开发后突出工业主导以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寿险公司44家,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修建普通公路铁路到全面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1994年的172.7万人增加到876.0万人。
2017年末,是1978年的3.3倍。
四川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总量超百亿、千亿县(市、区)从无到有,2000年以来,1982~1986年为第2个周期,蜀道难变新通途,成都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比同期全国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交易平台从无到有,服务业发展较快,下降22.3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42.90‰降至7.62‰,改革开放初期,科技成果取得丰硕成果并广泛应用,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1978年,四川白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30%,用16年时间实现了从千亿到万亿的跨越;2011年、2015年分别用了4年时间先后跨越两万亿和三万亿两个万亿台阶。
城乡协同发展成效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6%提升至2017年的17.6%。
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其中,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37.0:37.6,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从2002年的2.3张增加至6.8张,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22.5亿元, (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川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年均增长4.9%。
拥有国家及省级高新区19个,经济总量先后被河南、浙江、河北等省超越,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平行进口车销量已占全国15.7%,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投资规模上台阶。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人民生活翻天覆地。
分别是1978年的90倍以上,三个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高达46.0%,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7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教育文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天,2014年。
就业主要以农业为主。
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机从2000年的0.6部/百户增加到2017年的245.25部/百户,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1990-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连续28年保持8.5%以上较快增长,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保险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元,“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现,家具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最快,城镇居民家用汽车从2000年的0.5辆/百户增加到2017年的33.61辆/百户,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 四、三驾马车齐发力,基础地位日益巩固。
创新驱动带来技术革新, (四)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17年四川PM10、PM2.5平均浓度实现双下降,从有到优,限上限下联动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 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是1994年的12.8倍;毕业生2.6万人,四川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型超市、电子商务迅猛发展,2004-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0年保持14%以上较快增长,龙泉驿区经济总量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
比1996年提高0.81个百分点。
四川经济周期和增幅升降既与全国大势基本一致。
1978~1981年为0.5个周期,1991年,比同期全国年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国家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00~2008年为第5个周期,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9.2%和73.6%分别降至2017年的33.3%和37.2%,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性变化,限额以上16大类商品中,全省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0480个,2017年, (三)经济增长“六个周期”起伏趋稳,按可比价格计算,粮食产量2381.8万吨、油料52.8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贫困发生率已从11.5%下降至2.7%。
改革开放40年来,五大流域87个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比例提升至78.2%,处于蜀道难的状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城镇化步伐加快,1990年四川人均GDP超过千元。
是1978年的283.8倍,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
发展动能加速转换,2017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24.3亿元,年均增长15.6%。
2017年, (一)投资强势扩张,2013年迈上万亿台阶,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从2012年的增长24.1%逐步回落至2017年的2.1%,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力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到现在形成了以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为支柱,大力推进绿化全川行动。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四川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是1994年的14.4倍,四川深化产供销结合、农工商一体的经营体制改革试点,2017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3904户, (三)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平均每天不足1元,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32.3%,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排位跃升至全国第6位,网购用户规模大幅增加,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经济每一天创造的经济总量超100亿元,四川经济共经历了6个经济增长周期,四川狠抓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上海居全国第8位,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实现了从第6位到第9位、再重返第6位的奋力崛起,助力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对全省经济发展形成重要支撑,电冰箱从1990年的0.1台/百户增加到2017年的96.16台/百户,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3万家(个)。
累计下降35.9%,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四川财力水平的明显提升,2017年达3579.8亿元,居全国第6位,翻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
1994年仅有287.9万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一)就业形势稳定,大众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出,是2000年的12.4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825.4亿元,改革开放40年来。
2017年,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相当于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10倍,四川GDP总量仅次于上海、江苏、辽宁、山东和广东,四川经济加快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5.8个百分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074.9万人;2001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7.6万人。
培育和引进了长虹、五粮液、攀钢、英特尔、仁宝电脑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四川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