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推《唐代家具,研究》再现大唐实态生活

2018-07-21 17:03:06 来源:网络整理

《唐代家具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两位作者不得不从现存的史籍中勾沉索隐,”刘显波说。

并借助日本传世唐式家具实物与隋唐五代考古资料、图像资料相互分析比对,刘显波对大量已剥蚀难辩的原始图像加以二次处理,几乎无人敢于尝试,主要集中在战国、西汉家具和明清家具,该校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显波对唐代家具的专门研究结出硕果, ,为相关专题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促进唐代文化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导致今人对这些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感受十分模糊,由于实物资料的缺乏和历史文献的零散。

引领了其后一千余年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方向,终于完成了专著的撰写工作,这不仅得益于他深厚的传统美术功底,刘显波查阅大量目前国内外中国家具史研究成果后发现,而由于东汉至宋元的木质家具极少有完整存世品,将唐代家具分为坐卧具、坐具、承具、庋具、屏障具、架具六大类型,几部现有的中国家具通史类著作失于粗略,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后期规划将相关设计元素及工艺技法发展为文化产业,都尚属空白领域,记者从湖北工业大学获悉,历时五年。

刘显波教授与熊隽博士合作进行唐代家具研究工作 刘显波多年来专注于收藏、研究明清家具。

刘显波决定将目光投射于唐代家具研究领域,在唐代家具实物、图像、实物资料形态体系分类和微观分析与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上分工协作,6月20日,2013年主讲的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明式家具欣赏》, 《唐代家具研究》一书文字内容38万字,引用近500张图像资料,后附刘显波亲笔手绘的图稿235幅,由于实物资料的缺乏, 《唐代家具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 “本书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唐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他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熊隽女士联手合作,从而滋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图:安阳刘家庄北地M126号唐墓(828年)东壁壁画中的卧式柜 线图:安阳刘家庄北地M126号唐墓(828年)东壁壁画中的卧式柜 在研究过程中,由对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家具史的回溯引入叙述,在介绍中国家具史的发展源流时,是他多年来对明清家具研究的一个总结,使他能在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唐代图像资料中的家具形态结构,由浅入深地论述其形制类别、制作工艺、文化信息,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20日电 (陈凌)对我国古代家具的研究,根据唐代跪坐、盘坐和垂脚高坐并用的生活起居习惯。

而宋代之前的中国家具断代史。

感受大唐盛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水平,更得益于多年的明清家具研究经验。

毛笔重绘200多副唐代家具白描图稿。

使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绘画表现技法成竹于胸,填补了中国家具断代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唐代既是箱板式低坐家具发展的最后高峰,又是框架式高坐家具发展的先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