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香港物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了大幅波动,世茂服务暴跌32%,融创服务跌17%,碧桂园服务也录得了9月17日以来的最大股价跌幅——10.17%。当晚,该公司便发布了一份公告,承诺半年内与碧桂园集团不会发生对价超过2亿元的重大资产出售或收购交易,也不会在公开市场进行配售新股。并表示,其经营独立,与碧桂园集团无任何股权从属关系。
香港某投资机构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当日物业股的普遍下跌,主要是受世茂股份与世茂服务的关联交易影响。“几个月前,市场就在担心物业公司会成为地产公司的提款机,如今这个担忧是明显加剧了。”
据了解,当天,碧桂园服务召开了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特地强调不会做拿公司的资金去救援地产母公司这样的事情。
股价大跌后的护盘公告
12月14日,碧桂园服务报收47.25港元,回吐了过去数个交易日的涨幅。
据了解,在今年4月底创下每股85.2港元的新高后,该公司的股价便开始向下盘整,于9月20日录得每股45.1港元的年内新低,此后曾反弹至每股66港元,但很快又掉头向下。期间,碧桂园服务不断回购股份,仅是12月以来便已花了5686万港元,其总裁李长江之妻黄女士也表示要斥资不低于6000万港元增持。然而,截至12月14日,该公司股价距离年内的高点仍有较大缺口。
为了稳定股价和投资者信心,当天碧桂园服务迅速发布公告,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说明。除了承诺半年内与碧桂园集团不会发生超过2亿元的重大资产出售或收购交易,和半年内不配股外,还强调该公司上市至今经营稳健、财务健康、成长迅速,资产、业务、人员、组织、财务资金、管理、经营决策完全独立,且与碧桂园集团无任何股权从属关系。
碧桂园服务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自有资金充沛,将把握市场机会,适时进行扩张,管理层皆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而控股股东、董事会主席杨惠妍也承诺半年内不会减持股份。
在香港资本市场,配股往往被视为利空消息,也是导致股价下行压力增大的因素之一。近一年来,碧桂园服务已经进行了3次配股,融得约262亿港元的资金。2020年12月,该公司以每股45港元的价格配售获得77.85亿港元的资金,2021年5月的配售价格为75.25港元,融资额高达104.24港元,第三次是11月份,配售价53.35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为80.02亿港元。
针对市场担心碧桂园服务融资过于频繁的问题,该公司管理层在12月14日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物业管理的未来,需要建立很大的人口基数、资产基数,5000万人口的量是价值突破的一个边界,碧桂园服务是最能够到这个规模的公司,配股的资金主要也是花在这方面。
管理层还透露,现在市场机会很多,主动找上门的有很多,价格也不高了,公司认为要珍惜自己的实力,尽快建立起在行业里的绝对优势,让其他对手无法追赶。“收并购是一个手段,不是必须要用。但现在机会摆在面前,需要抓住。”
根据会上的信息,承诺未来半年内不再配股融资,是基于目前碧桂园服务手头仍有上百亿元的资金,足以把握当前的收并购机会。据了解,该公司近期还会有并购项目落地。
关联交易引发的市场顾虑
碧桂园服务的公告一开篇便点明了当日股价下跌的原因:“受到近期物管同行企业之业务动态及外部行业环境的影响。”
12月14日,世茂股份在公告中表示,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拟将所属的物业管理业务相关公司、资产、负债和业务全部出售给关联方世茂服务,涉及29家子公司的物业管理业务以及相关的资产负债,交易转让价格约为16.54亿元。
弘阳服务在前一日也透露将进行一笔关联交易,旗下子公司将向弘阳置地集团收购265个停车位的使用权,代价约为1463万元。
在香港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此前市场信心本已脆弱,地产股和债券双双受到冲击,而物业公司与地产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则令物业赛道的信仰遭遇严峻挑战。一直享有比地产更高估值的物业公司的投资信仰和逻辑被打破,市场发现地产和物业公司没法完全隔离,危机中的地产公司是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让物业给地产公司输血,导致整个物业赛道的安全性和价值要重新评估,投资者人人自危。
有投资者感慨,以前觉得地产公司控股物业公司是最好的,毕竟这样地产公司免费输送楼盘给物业公司名正言顺。现在看来,物业公司独立于地产公司是多么的重要,独立了,风险就完全切割了,地产公司破不破产跟物业公司没一点关系。
机构也有着同样的顾虑,中金公司表示,2021年7月以来,物业管理板块在资本市场对政策端和房地产开发端风险的接连担忧下明显回调。该机构认为,短期维度,应关注房地产开发市场变化,动态评估风险收益,考虑到开发端的不确定性,首选关联开发商性质为国企的头部物企,推荐关联开发商为高安全性民企和与开发端风险隔离程度较高的物业公司。
这就不难理解碧桂园服务为何会在公告中花费相当大一部分篇幅解释其与地产母公司的关系。
在投资者电话会中,碧桂园服务的管理层提及,当天股价的下跌,是市场怀疑公司可能会有类似的关联交易操作,为此特地召开会议澄清。并强调,“公司自3年前就开始减少非业主的业务规模,就算收购其他物业公司,也不想要这块业务,因为太不稳定,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依赖地产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