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里的第二家科创板,陕西资本市场再传捷报!
11月24日,在科创板2021年第88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上,来自西安高新区的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秦科技”)首发顺利过会。将成为陕西省第72家上市企业,第11家科创板公司,陕西科创板家数也将赶超福建、湖北,排名全国第十!
今年以来,随着炬光科技、莱特光电、华秦科技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接连亮相,西安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达到8家,华秦科技将成为西安高新区的第36家上市企业,第7家科创板公司。
科创板的开通,为陕西的“硬科技”企业开辟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新通道,奏出陕西资本市场乘风破浪的最强音,已上市的7家科创板企业,截至今日收盘,市值近910亿元。
在科创板产业链中,华秦科技与此前上市的陕西科创板企业铂力特、西部超导、三达膜、瑞联新材、凯立新材以及已过会的斯瑞新材均属于新材料领域,是一家研发驱动的专业化军工配套生产企业,其核心技术居于领先地位,定型批产产品形成较强的市场壁垒,产业化成果突出。
募资中10亿建西高新“十四五”重点工程
华秦科技成立于1992年12月,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从事特种功能材料,包括隐身材料、伪装材料及防护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先后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1西安“龙门榜TOP20”和“未来之星TOP100”榜单。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56.09万元、1.17亿元、4.14亿元及1.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24.99万元、-1.06亿元、1.55亿元及8883.82万元。期间,公司核心军工产品陆续通过状态鉴定,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华秦科技主要服务于军工客户,相应研发投入、生产保障投入较大。目前,公司在隐身材料、伪装材料及高效防护材料等领域已掌握了一系列自主核心技术,是国内极少数能够全面覆盖常温、中温和高温隐身材料设计、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在中高温隐身材料领域技术优势明显,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在军用特种功能材料市场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
而在未来战争中,陆、海、空战武器将面临各种探测手段、制导武器和电子干扰的严重威胁。为了对抗各种先进的探测技术,进一步增强军事装备的生存能力与突击能力,隐身化已成为军事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对隐身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华秦科技的特种功能材料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华秦科技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2.8亿元,除了2.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剩余的10亿元都将围绕特种功能材料项目,分别投向“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和“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中心项目”,而这2个项目,也统一备案为“华秦科技新材料园项目”。
(华秦科技新材料园项目概念图)
11月11日,《西安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在这份重磅规划中,不仅提出了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还提出了到2025年,千亿级制造业企业实现零突破,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力争占全市先进制造业40%以上等目标。
华秦科技新材料园项目就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中重点实施的工程,列入西安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先进制造业重点工程名单。并且,该项目已于7月26日开工,规划用地145亩,预计2023年建成投产,2025年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有助于加快高隐身材料技术、先进伪装技术,提高我国武器装备的产业化配套能力,保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更好服务于国家国防的重大战略任务。
西工大产学研“助飞”硬科技研发
梳理华秦科技股权关系时,这家企业的实控人折生阳引起了我们注意。两年前,该实控人旗下的另一家企业铂力特已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招股书显示,折生阳除直接持有华秦科技股份150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比例为30%外,还通过华秦万生、一致行动人等合计控制公司60.75%的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而周万城、华秦万生、黄智斌也分别持股14%、10.75%、6%。
(招股书公司股权结构图)
对于陕西资本市场而言,铂力特称得上是明星企业。2019年7月22日,铂力特作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登陆A股市场,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下,伴随着华秦科技的顺利过会,折生阳将手握两家科创板企业。
(铂力特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登陆上交所)
除此之外,华秦科技与兄弟公司铂力特一样,都与西北工业大学密切相关,都是在西工大强大的科技人才力量中成长腾飞。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9人,有8人都是西工大毕业或曾在西工大任教。
早在1996年,华秦科技就以西北工业大学周万城教授团队为主,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进行特种功能材料技术预研和培育。多年来,双方探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西工大主要专注隐身、伪装、防护等技术的基础与前瞻性研究,华秦科技侧重竞争性、直接应用型的技术开发以及实际应用,二者联合设立了“高温隐身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联络与合作机构。值得其他硬科技企业借鉴。
目前,国内军用隐形伪装材料(上市公司),只此一家。华秦科技的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传统伪装材料无法实现全时段、全天候、多波段伪装的问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也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宽温域隐身材料的企业。这不仅是西工大“助飞”的成效,更是企业优秀的研发团队及持续的研发高投入的体现。
华秦科技现拥有首席科学家1人,核心技术人员9人(含首席科学家周万城教授),其他技术人员39人,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高达20.78%。
同时已获授权国防发明专利38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8年至2021年1-6月,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57.82万元、1764.47万元、4270.98万元及2788.50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6.7%,占同期营收的比例持续超过10%,今年上半年高达14.16%,远超军工材料行业的平均水平。
省市区大力引导,助推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作为陕西本土具有代表性的“硬科技”企业,华秦科技在筹备上市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深入运用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机制,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股权权属、涉密信息核查等问题。早在今年3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一行就调研走访了华秦科技,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听取企业上市准备工作进展,针对企业上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现场把脉会诊、建言献策,提出明确性的意见和建议。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一行调研华秦科技)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特别是企业上市工作,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与深、港、沪交易所及全国股转公司相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共建落地了深交所陕西基地、全国股转、北交所西北基地和上交所科创企业培育中心。今年以来不断深化与沪深北交易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的战略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服务全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服务机构——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全面保障三大交易所驻陕工作。
(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同时,陕西省也不断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今年4月,召开了2021年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发布会,会上10家银行面向300家后备企业提供700亿授信意向。就在本周,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协调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专家为300家后备企业现场辅导培训的2021年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高管成长特训营”活动也在同步进行中。
(2021年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发布会现场)
此外,省市区“三级联动”,大力引导和扶持优质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企业上市的鼓励扶持政策,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成长迅速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省级来看,《陕西省“十四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9月24日正式公布,将加快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规划》特别指出要加快陕西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增加上市企业数量,继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沪深北交易所驻陕服务基地的功能作用,用好用足企业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加强后备企业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本月2日,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联合印发了《陕西省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末,新增上市科创企业30家,进一步为科创企业上市减轻融资负担。科创企业涵盖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市级来看,自2018年以来,西安市不断抢抓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机遇,逐步提升企业上市步伐。今年陆续出台了《西安市鼓励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奖励办法》《西安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服务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于8月31日印发了《西安市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方案》,将围绕总体要求、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等五个方面设置十四项举措,助推全市上市工作迈上更高台阶。
区级来看,华秦科技作为西安高新区的企业,一直获得西安高新区对科技型企业的全方位支持。《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硬科技”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拟上市“硬科技”企业上市的专项政策》等,西安高新区接连出台了诸多“硬科技”专项政策,旨在加强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支持和帮助力度,计划通过3年努力,到2022年末实现30家“硬科技”企业上市。
就在本月12日,《西安高新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以九条举措给予上市企业全方位支持,共涉及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升级、上市公司募投项目落地、上市公司产业链整合提升、监管服务机制优化五大方面。此外,西安高新区还通过规划建设千亩上市公司产业园等方式,进一步保障上市公司发展空间需求。将逐步形成“基础研究—科研转化—集群培育—服务输出—智能制造”的创新链体系。
未来,在陕西省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在政策和金融资本的双重支持下,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在陕西迸发创新活力,成长为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