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菲光合肥项目“亮灯” 智能汽车业务小体量或可上演大精彩!

2021-05-19 13:29:54 来源:网络整理

安徽官方媒体消息,4月30日,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基地合肥巢湖CCM生产线亮灯仪式在安徽巢湖举行。2020年6月,合肥市政府与欧菲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01亿元人民币,打造集研发、智造一体的综合性光学光电全产业链基地,完全达产后年产值约370亿元。

欧菲光表示,未来,公司将紧紧围绕“聚焦核心、创新驱动、夯实基础、行稳致远”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消费电子、车载等多领域的光学及微电子等核心业务,通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持续优化公司内部资源配置和业务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公司将以光学产业稳健发展为基础保障,加速发展创新平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新领域,开拓新市场。

年报显示,欧菲光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45亿元,受境外特定客户相关事件影响利润为28.20亿元,剔除此影响后,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7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5.10亿,同比增长71.57%。

值得注意的是,欧菲光2020年综合毛利率为10.91%,同比上升1.04%。各大板块的毛利率见下图。而其中毛利率最高的板块,是“智能汽车类产品”,高达15.71%!

公告显示,欧菲光自2015年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 1供应商,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的供货商资质,并积极进行国外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认证。2018年,公司收购富士天津镜头工厂,进一步加强在车载镜头方面的布局,推动智能汽车业务发展。

年报显示,2020年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20.56%;综合毛利率为15.71%。其中,ADAS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28.40%。智能汽车业务目前虽然在总体营收中占比不高,但未来发展不容小觑。

提前布局 或将进入收获期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提升智慧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在智能汽车业务方面,欧菲光表示,将聚焦车身电子、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产品和技术的融合,持续布局车载摄像头、智能座舱、自动泊车等产品的标准化和平台化;同时继续加大车载摄像头的投入,研发高像素高清环视摄像头,前视ADAS摄像头等,开发下一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截止目前,欧菲光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完成了智能中控、ADAS、车身电子三大分支的布局,产品包括网关、车身域控制器、数字仪表、电子流媒体、ADAS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等。智能汽车是未来3-5年有明确增长趋势的板块。而欧菲光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同时也打通了国际市场,未来业绩呈现向上发展趋势。

业内人士称,目前欧菲光的网关产品在某头部企业中已占100%份额,且欧洲合资品牌拿到两个大品牌的订单,一些日系品牌也有合作。

在车身域控制器方面,业内人士表示,欧菲光的车身域控制器已经运用到自主品牌的一款车,后续将会铺开。

据Yole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汽车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未来车载镜头将为镜头产业贡献明显增量。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7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约114亿美元,2025年将有望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未来车载镜头将为镜头产业贡献明显增量。资料显示,中国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7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4%。在ADAS、车联网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下,中国车载摄像头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业内人士透露,欧菲光摄像头高清环视产品,已在国内某头部企业中占60%份额。

目前智能汽车市场上的低速雷达传感器配置以超声波雷达为主,欧菲光短距毫米波雷达能实现近场、低速检测,且各项指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在探测范围、速度、角度等方面超越超声波传感器,实现汽车准确判断周围环境、减少擦碰等情况;对低速时的MEB(紧急制动)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公司短距毫米波雷达产品造价与超声波雷达相当,但在低速短距性能上远高于超声波雷达,同样达到了业内领先。

业内人士分析称,2020年公司智能汽车业务5.57亿的收入中,车身电子、智能驾驶(摄像头)各自占30%左右,仪表不到30%。增长最快的是智能驾驶摄像头,同时作为欧菲光具有优势的拳头产品,后期对业绩增长带动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欧菲光除了通过传统渠道导入整车厂的供应链,同时通过和互联网巨头手机产业链的合作关系,平行切换到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智能汽车供应链。因此,和原来智能手机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有着良好的理念共鸣和强劲的协同效应。此前,国内部分互联网巨头都表示将切入智能汽车行业,如华为和小康股份合作的赛力斯SF5订单两天突破3000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