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丈量人的生命,有两个重要维度:长度和厚度。
人的生命长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可以精确丈量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是生命的总长度,其丈量结果,可以分秒不差。二是难以任意拉长。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结果只活了短短的49岁,便寿终正寝;袁世凯想万寿无疆,也仅比秦始皇多活了8年就一命呜呼了……
可是,人的生命厚度就大不一样了。它内存于人的精神世界之里,外显于人的言谈举止中,不仅无法精确丈量,而且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和无限性。换句话说,人要想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真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要想改变生命的厚度,却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了。
在这里,说生命厚度无法精确丈量,并不意味着生命厚度就无法推知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无法精确丈量的东西,往往是很容易间接推知的——人的生命厚度,就可以从人生的高度中推知出来——因为人的生命厚度和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例如,2400多年前的孔圣人,有着厚重的生命,他的人生就达到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境界,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雷锋,虽然生命的长度不大,却也因有了厚重的生命,让他登上了人生一个辉煌的顶点,成为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们可以透过人生的高度,来推知人的生命厚度。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正确的推论:人的生命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人要想提升自己人生的高度,就必须想方设法去增加生命的厚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都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也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
那么,人如何增加生命的厚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有两个字:积累,即不断地、广博地去积累生命的厚度。
比如道德的积累。道德是可以积累的。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就是在不断积累中提升的。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有人,他的生命厚度会小吗?做好事、做实事、做一切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坚守自己善良的本性,坚持“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事为善、与物为善”的处世方式……都是在积累道德。
比如知识的积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口头禅人人皆知,但真正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又有几何?尤其是痴迷于学的人,则更是凤毛麟角了。近日,在学校博客中读了几篇“三皮”先生的博文,深感其知识积累的厚重,并为其华美而又流畅的文笔文风所折服。古语有云:君子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谋定而后动。由是观之,“三皮”先生,当是名副其实的君子了,我等肤浅之辈当效之。
比如思想的积累。人的思想如涓涓细流,日夜流淌,伴随生命的始终。每一个人的思想细流,若能汇入思想的支流,思想的支流又汇入思想的干流,思想的干流再汇入思想的汪洋,那么,人的思想便会产生无穷的能量和威力——这也正是人的厚重生命得以运行和延续的能量之源。
比如情感的积累。人是感情动物,人的感情也需要累积。一个人情感积累多了,丰富了,调动起来了,释放出来了,这样,不仅能彰显出自身生命的厚重,也能使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梦幻般的动人色彩。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情感积累,无论对什么样的人或事或物,都表现得木木然也,那也是很可怕的。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命厚度,也是人生的“地基”,或者说是人生的“底盘”。我们都知道,要在地面上建造摩天大楼,打不好“地基”是绝对不行的。同样道理,人的生命厚度不够,也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人立天地间,当想方设法去积累自己的生命厚度——因为生命有了足够的厚度,才能支撑起人生不断上升的“海拔”。
话再说回来,生命的长度和厚度构成了生命的一种完美形态。人的生命,如果只有长度而没有厚度,生命将失去价值和意义;相反,人的生命,只有厚度而没有了长度,也是很遗憾的。所以说,人生最理想的状态,是既有足够的生命长度,又有足够的生命厚度——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力量去大胆创造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完美的人生。我坚信,每一个地球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创造这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