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HomeKit再起风:智能家居反击战,与谷歌亚马逊抢市场

2018-06-04 09:5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智东西 文 | 寓扬

谷歌在今年5月初宣布,谷歌助手已经可以控制来自1500家制造商的5000多个智能设备。随后竞争对手亚马逊便表示,Alexa能够控制来自2000多个品牌的12000多个智能设备。两家围绕着语音助手与智能家居的争夺可见一斑。

而在亚马逊与谷歌“贴身肉搏”的同时,更早就亮相的苹果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到底进展如何?根据苹果官方数据来看,目前支持HomeKit的设备有200款左右,相比亚马逊与谷歌,确实有点小巫见大巫。


null


但智东西在近期的企业走访以及对苹果HomeKit的观察中发现,HomeKit平台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有两股力量在暗潮涌动:一股是苹果近期不断简化认证流程,让HomeKit平台的产品数量快速增长,仅过去一年就增长了近百款;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硬件企业从其他平台延展开来,开始围绕HomeKit打造智能产品。在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之下,HomeKit——这个被苹果寄予厚望的智能家居平台——似乎逐渐走到了爆发的前夜。

而在下周二(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苹果WWDC开发者大会将如期举行,苹果在HomeKit上又会有哪些举动,值得期待!


null


苹果HomeKit之慢

HomeKit是苹果在2014年发布的智能家居平台,支持HomeKit协议的智能家居产品就可以通过iPhone/iPad/Apple TV/HomePod来控制,也可以使用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来控制,类似亚马逊Alexa的智能家居平台类似。

尽管苹果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在2014年就亮相了,但支持HomeKit协议的智能家居产品前两年就像挤牙膏一样慢。到2017年初,其平台上的智能家居设备才只有100余款。

尽管,在过去一年,HomeKit产品也一路小跑,达到了200款左右,但相比亚马逊与谷歌的数千上万款平台产品,其发展速度确实非常慢。我们通过产业链的调查发现,苹果HomeKit之慢主要表现在:产品认证慢、研发周期长、产品成本高、生态体系不完善等。

镭豆创始人李牧讲述了他们最初在2016年打造HomeKit空气检测仪产品的故事,他介绍到,HomeKit的产品认证主要在2块,一块是加密安全性,要使用苹果推出的加密芯片;另一块就是用户体验,只有真正好用并且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进入苹果生态。这两方面也是HomeKit产品认证最难的地方。


null


围绕这些标准作出产品后,关键的一环就是送到美国苹果公司进行审核,只是认证镭豆就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因为需要对产品进行反复修改,从而符合HomeKit的标准。“因为产品开发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需要边开发边学习,我们做的还算比较顺利的”,李牧解释到。最终花了10个月的时间,到2017年4月份,支持HomeKit协议的镭豆才推出。

欧普索董事长田黎谈到,他们的智能插座从2016年初开始研发,完成认证到2017年2月才正式推出,研发周期近一年。此外,上海多灵科技业务发展总监孙军也告诉智东西,其智能门锁的研发流程也花了近14个月。


null


正如上文李牧所言,刚开始做HomeKit产品时,由于HomeKit的认证门槛较高,大家对于标准不够熟悉,并且目前HomeKit产品的认证只能在苹果总部进行,多方因素都限制了产品的认证时长,并导致研发周期延长。

据Forrinx CEO Martin透露,目前Alexa周边的智能插座已经非常成熟,整个研发认证周期在两个月内就可以完成,尽管成熟后的HomeKit插座半年也可以完成研发认证,但周期仍是Alexa产品的2~3倍。

研发周期延长,再加上苹果HomeKit产品最初必须要使用苹果的加密芯片,都导致HomeKit产品成本远高同类。比如一个Alexa周边的智能插座可能只卖10美元左右,而一个HomeKit的智能插座可能就卖30美元以上。相对高昂的价格也限制了一大部分用户的购买,尤其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中国市场更是如此。

此外,HomeKit产品的品类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家电上,比如智能插座、智能开关、智能门锁等等,而像电视、空调、冰箱等大家电接入的较少,HomeKit生态品类也较为稀少。

这一状况在在2017年以前尤为明显, 即使是目前状况也仍然如此,较长的认证与研发周期,较高的成本以及价格,小家电为主的生态环境,以及200款左右的产品接入数量,使得苹果HomeKit在竞争对手面前都显得缓慢无比。


null


苹果HomeKit之变

看似如此,但苹果从来不是一个靠速度与销量取胜的企业,并且从2017年以来,HomeKit平台自身与开发者(企业)双方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