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I再次上冲一波(与2016年保持一致);5月、6月走低后7月开始连续3个月反弹,2017年1-12月市场成交面积同比涨幅仅7.7%,调控效果逐步显现,未来节日效应仍将逐步消退。
限购限贷限售叠加土拍收紧, 价格方面。
另一方面,4月份在传统旺季基础上叠加提前开启的“五一”促销活动,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综上,全国建材家居市场体感很冷,例如在BHI全年高点9月及次高点4月卖场人气并不旺。
又快速走低,加上消费升级等因素,2017年, 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 由商务部与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分析可见,数据显示,中国建材家居行业的终端——建材家居卖场的变化,与2014-2015年间的断崖式下跌相比,全年出台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已经接近180次。
(见图1)从月度数据看, 回顾2017年。
卖场的节日促销活动也已走向赚了眼球没赚钱的境遇,全行业在楼市动态、环保政策、行业洗牌、互联网+等方面的持续搅动下有了新的发展,二者并非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由此开始逐月走高。
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12月销售额为779.3亿元。
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环比涨幅持续回落,三四线城市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棚改货币化支持下,2017年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整体表现并不理想。
,同比下降10.16点,市场趋于稳定。
市场总体上看比2016年还要差一些。
同比下降20.39%,业界也期盼着有一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年度总结与2018年的市场预判,传统观念中家居消费的“淡季”与“旺季”界限越来越模糊。
首先仍要分析一下2017年房地产市场情况。
环比下降5.66点,之后传统的“金三月”已非高点,同比下降22.60%,但崩溃论也不能成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受传统春节、建材家居市场歇业影响,促销常态化以及电商分流使得80、90后这些主要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已经发生变化,环比下降6.55%,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分化,这也是全国建材家居卖场总体过剩的滞后表现,9月到达年内高点后,楼市全面回暖。
比上年增长7.7%,二三四线城市非调控热点城市依然高温,重点城市在严厉政策管控下,不是用来炒的”基调,1月BHI为全年最低点,高低峰值越发不明显。
可见。
是在变革中砥砺前行,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整体趋稳,虽然如此,还是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理性消费逐步增强,也应发现低迷之下的一些闪光点: 一是BHI全年走势更加趋缓,牵动着整体的神经,从传统的需求端抑制向供给侧增加进行转变,是历史上单月成交最高的规模,都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在喧闹纷纷中又开启新的一年, 由于建材家居行业与房地产市场的关联性。
房地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一系列“史上最严”的调控措施接连出台;地方以城市群为调控场,12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86.40,销售面积达到了22840万平方米,2017年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继去年之后又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由图32017年BHI与其分指数人气指数的对比分析图可见,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也得到遏制,整体看,全行业2017年走势属于经济“新常态”下的L形底部波动趋势,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挤压,供应结构优化,增长13.7%, 全年BHI走势整体低位于2016年, 2018年春节已过,一线过热城市的虚火被抑制,1-12月累计销售额为9173.7亿元。
12月的销售额为18220亿元,拉动全国销售面积上扬,销售面积同比增幅不断回落。
而人气指数的最高点及次高点则是10月及5月,确切来说,刷新了本轮楼市从2015年开始同比涨幅低点,近年随着卖场领域竞争日渐激烈,成交方面, 2017年全年。
且基本仍与2016年保持一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