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相继颁发住宅全装修政策,国家对成品房的推进力度前所未有。“拎包入住”也日渐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精装房”优势尽显。有业内人士预言,未来精装房或成交房时的标配。对于大型家居企业来说,精装房为他们与房产商合作提供了契机,但对于中小型家居企业来说,如何在精装房时代分得一杯羹,则考验他们的智慧和能力。
面对势头正猛的精装房项目,作为下游产业的家装行业,正面临着被分走一杯羹的困境。
业内人士表示,很少有精装房楼盘找家装公司合作,“一来涉及资质的问题,二来为了降低成本,开发商会选用自己的施工队伍,像万科等房企已经将产业链延伸到了装修这个领域。”
但是,一些大型知名家居企业反而在精装房项目中看到商机。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了解到,2017年以来,包括索菲亚、联邦、喜临门、曲美、仁豪、森堡、顶固等知名家居企业联手恒大,在河南兰考建立了恒大家居联盟产业园,建成后产能主要供应恒大旗下的楼盘以及区域内经销商。此外,仁豪居品、尚品宅配、志邦、大自然家居等,也都积极部署精装房版块。
定制企业在与开发商的合作中显得尤为积极,原因在于橱柜衣柜作为硬装的一部分,天然具有建材属性。2017年度财报中,欧派家居营收97亿,其中开发商渠道已占销售额约10%;金牌厨柜与中国金茂、复地、金科等几十家百强地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2017年大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70.46%。
相比之下,中小型家装公司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甚至有一些专家预言,随着精装房时代的到来,80%的中小型家装公司将要倒闭。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残酷?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了解到,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市场规模超4万亿元,仅北京市一年就有20万套左右的装修需求。虽然目前北京的新房放量小,然而,北京的一些传统家装企业早已关注到已有住房的二次装修需求。
一位装修业内人士表示,二次装修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中小型家装公司可将业务投向二手房装修市场或专注“局部改造”研究。整个大行业来讲的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家装公司是在吃老房客户,比如说二次改造。因为上一次的装修浪潮是在2000年——2005年开始的,中国装修行业的质保期是10年左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小区开进行二次装修、改造。中小型家装企业如能抓住时机,也不失为一个发展的良机。
相对于一些家装企业的矛盾心态,建材行业的经营者也是有喜有忧。
因为使得建材产品的市场得到前移,部分建材生产企业倒是乐见精装房市场的发展,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了解到,目前,包括诸如大自然、圣象、科勒等大品牌建材企业,都已经和房产商合作构建精装房。
然而,生产企业的做法却对本地的经销商造成的伤害难以避免。“相比去年来说,我们门店今年的销售要少很多,一些客户过来只是挑选个性化的小东西,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都买了精装房。”某卫浴品牌的一位导购告诉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
面对这样的局面,建材经销商们都想尽一切办法主动与开发商合作。某衣柜厂家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这几年承包过中海、恒大等开发商的精装房工程,虽然产品单价有所下压,但是谈成一个项目就是一笔大单,省去了很多经营成本,另外,针对市场上个性化需求加强的情况,我们也在走定制衣柜的道路,两方面一起发展,可以说未来的市场前景良好。”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兼家居消费专委会秘书长、优选家居网CEO张震认为,这对家居建材的品牌化有积极影响。因为房产商在推精装房的同时,家居建材产品品牌也会得到宣传,让家居品牌及早被消费者了解。当然,房企也会寻找信誉度、知名度更好的品牌合作。这样强强联手的情况,将推动建材企业品牌化进程。
大量精装房业主等待后期装修,由此引发的“精装后”需求极有可能成为家装公司业务的下一站。
“虽然房子是精装修,但还是想添置一些自己喜欢的软装,尽可能把房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风格。”国庆期间的宜家家居,人头攒动,一位刚购新房的消费者对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说到。
据宜家的店员介绍,最近订单不少,有精装修房业主也有普通换季家装的业主,有的只是购买窗帘、壁纸之类的单品,也有购买整体软装的。
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也注意到,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之类的大型家居建材卖场的窗帘、墙纸、摆设等软装区域,人流量也明显增加。
从长远看,精装房可能会是发展的趋势,但房企统一的装修,并不能满足业主多变的需求。所以,家装公司目前的困难,必然是暂时的,而解决办法,就是转变以往粗放的经营模式,背后的落地服务、资金压力以及满足个性化家居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而一旦具备了强大的系统生产能力、落地对接能力以及价格优势,精装房对于家居企业来说将是一次绝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