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高杠杆,就掐哪里。”4月10日晚上,在外跑完一天业务的陈武打开微信,看到各大群里都在激烈地讨论着某个话题后感慨道。
陈武在他的公司工作群里看到了那条信息:已经收到证券业协会创新部电话通知,自2018年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交易对象包括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产品,其他金融机构、资管产品和企业不受影响;产品范围包括所有场外衍生品。陈武和他的同业小伙伴们都预感到这一天迟早会来,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事实上,监管层这次叫停的场外期权业务主要是场外个股期权。这是一种在2015年股灾融资杠杆收紧后出现的自带杠杆属性的工具,而且杠杆可以放得很高,最高可以达到20倍,无异于隐形的配资炒股。而更为重要的是,监管早已明文规定个人不能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业务,但个人变相委托由私募开展场外个股期权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这一次,监管终于出手。
兴起
场外期权可以挂钩不同标的,包括A股股指、A股个股、黄金期现货、其它期现货、境外标的和其它。所以,个股期权是场外期权的一种。
陈武还记得,场外个股期权是在2016年开始出现的。
以前场内期权只有ETF和指数期权,国内有一批激进的投资人一直想加杠杆,想做个股,毕竟个股的波动率比指数大很多;过去有很多手段可以加杠杆,比如权益互换、场外配资等。2015年牛市爆仓后,杠杆开始收紧,融资类收益互换已经禁止新增,新增均为融券类,不久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个股期权,这些激进的投资人需要高杠杆操作配资炒股,就通过这个业务进入市场。场外个股期权自带杠杆属性,而且杠杆可以放得很高,最高可以达到20倍,无异于隐形的配资炒股。
这种个股期权具体怎么玩呢?只要给券商缴纳一定的权利金(给券商的期权费)就能购买对应标的的市值股票(名义本金),享受行权期间涨幅所产生的收益。那么,交付的权利金和对标的股票市值又是怎么确定的呢?据陈武介绍,每只股票都有权利金收费标准,周期长短不同,权利金也不同,所带的杠杆比自然不同,客户可以自由选择周期长短、买入卖出时间,定制化程度较高。陈武有个客户,选择了一支期权费是4个点的股票,买了三个月就是12个点,这支股票的杠杆比就是12倍,用120万的期权费,对标1440万市值的股票,结果他的客户看得很准,最后这支股票从10块钱涨到了15块多,涨了50%,行权出来等于用120万赚了四五百万(1440万*50%-120万)。
除了可以高杠杆配资外,这个业务对于客户的吸引力还在于相比融资融券炒股不存在爆仓倒亏的现象。“融资炒股有时不仅自己的钱输光,还可能欠券商或者外面配资公司的钱,而个股期权最大的风险在于你买它涨,结果看错了,股票变成跌,那就是赚不到钱,但是权利金是不会退的,所以最大的亏损也就是这部分权利金,而不会存在还欠钱的情况。”陈武说。
每一家券商“规矩”都不一样,具体看券商自己的控制和把握。有的要求客户至少购买一个月,有的则要求三个月;对于池子里的股票每家券商都有甄别,不是所有的个股都能做,如果周期达到中长期以上,一般收取的权利金可以便宜一些,可以报2-3个点,在个股期权业务里,券商赚的就是这个权利金。
最开始市场上涉及这块业务的券商并不多,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是当时开展此项业务较早的几家券商,后来慢慢铺开,很多券商都开始涉猎。“但是个股期权在监管层面来说,不像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属于完全放开的创新型业务,不属于体系内的,这个业务有一定的门槛,对人才要求比较高。”陈武说。
收紧
个股期权真正火起来是在2017年。
一家北京大型券商深圳分公司工作的业务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有不少客户找她开展这块业务。她所在的券商在2017年上半年名义本金超过200亿,收取的权利金超过3000万,市场占有率超过30%,仅她一人在去年上半年都做了10亿名义本金,占了整个券商业务的5%。个股期权的红火让一些自身券商无法开展此项业务的业务人员看着“眼红”,做起了撮合生意。上述业务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她的一位同行2017年上半年撮合的权利金规模已经有400多万了,名义本金超过5000万。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当月新增名义本金由年初的142.80亿元增长2.6倍至513.79亿元,全年累计达5,011.36亿元,当月新增合约笔数由年初的422笔增长近5倍至2,464笔,全年累计达到17,647笔。
但去年底今年初监管有了收紧的迹象。“因为个股期权市场发展太快了,监管下了窗口指导需要控制规模,不能再扩张了。”上述业务人士说,杠杆业务对券商来说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股价下跌时,投资者放弃行权,而券商如果没有做好对冲,此前买入的股票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亏损,进而对资金本产生较大影响。然而,窗口指导之后大部分券商都还有在做,只是对合作机构提高了一些进入的门槛,有些券商会要求机构净资产规模达到两千万以上并具备两年以上的投资经验,同时根据票的流动性和波动率调整期权费等等。
2018年4月10日晚,监管终于出手!自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交易对象包括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产品。“私募在这个市场上比较活跃,它们会私底下先去开很多个股期权的账户,借给个人去用,个人把钱打到它的账户上操作,私募赚通道费。”华南一位私募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专业的投资能力和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监管明文规定个人不能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业务。早在2013年3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业务规范》第十二条中便规定:证券公司交易对手方应限于机构,包括专业交易对手方和非专业交易对手方。证券公司应当参照协会《证券公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指引》的原则,制定区分专业交易对手方和非专业交易对手方的具体办法。
“有些私募注册的牌照旗下没有啥业务,有盈利空间的业务它就做,所以会开些账户给个人炒股;有些民间股神自己有点资金跃跃欲试,现在私募牌照注册收紧,于是便找有机构牌照的公司,把自己的钱转到公司名下,通过券商托管发个证券私募基金,通过个股期权配资,做净值做得好的话能拿到名次,马上就出人头地了,成为市场上有名的基金经理,以后就能吸引资金注意,有利于后期的募资发展。所以他们才有这样强烈的欲望做场外个股期权,又能变相加杠杆配资,又能做业绩。”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影响
私募基金在个股场外期权市场中呈现需求较为旺盛。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增名义本金中,商业银行、私募基金、期货、证券、基金及保险占比分别为22.4%、18.7%、15.6%、10.4%、4.0%和0.02%,全年新增合约笔数中,私募基金、期货、商业银行、证券、基金及保险占比分别为35.3%、19.5%、17.5%、5.9%、3.4%和0.03%。由此看来,无论是按名义本金还是合约笔数统计,私募基金都接近成为券商的第一大交易方,那么本次监管暂停券商与私募基金场外期权业务,对私募基金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上述私募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私募有做衍生品策略,但是本身主要做场内期权交易,也会做部分场外的指数类期权,暂停以后就是少了一个投资手段,影响有限,毕竟场外也不是主战场;对于一些给个人投资者提供通道的私募机构影响大一些,但是这类型私募占比很小。“一些正经做证券投资、量化投资的机构不大可能会做这业务,它们发的产品属于监管体系范围内,是要做业绩的,犯不着冒政策的风险去趟这个浑水,这种工具随时可能会被叫停的,所以对私募来说整体影响不会很大。”他说。
除了私募基金外,对券商影响几何?中国证券业协会每月场外业务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占据前五的位置基本都是国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等几家券商,只是排位上每个月会有所差异;纵观全年,名义本金排名前五的证券公司的交易量之和,在全市场中的占比平均达到 75%以上,2017年 8月接近90%,集中度相当高。“这个业务监管并没有向全部券商开放,对有做这块业务的券商有一定影响,少了一部分期权费和交易客户,但这个业务规模不是特别大,影响有限。”陈武称。
多家券商发布研报表示,场外期权拥有损失确定收益锁定、杠杆大、监管限制较小的特点,而券商作为做市商采用Delta中性策略对冲风险收取期权费。长期来看,发展衍生品市场是完善我国多层级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叫停不是创新和发展的句号,相反,清理整顿风险有利于场外期权业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该行为反映出监管有意夯实业务基础,实现长远稳健发展的态度。“监管窗口指导叫停业务”消息满天飞的那晚,陈武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这条新闻,并发表感言:我坚信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留扇窗。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暂停并不意味着此后不开展,他相信这波清理并进一步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规范后,相关业务或会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