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1年,烧结瓦国家标准迎来修订。
“2018烧结瓦国家标准修订会议”将于7月26日在佛山中国陶瓷总部基地举行。此次会议由屋面瓦龙头企业——九方瓦业承办,联合业内骨干企业共同对《GB/T 21149-2007烧结瓦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将聚焦烧结瓦的物理性能和实用价值,开展深入研讨,推动更严格的烧结瓦产品质量标准出台,进一步加强行业管控。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陶瓷屋面瓦行业执行的《GB/T 21149-2007烧结瓦国家标准》于2007年11月1日公布,2008年6月1日起实施,明确规定了烧结瓦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查规则、标志、包装和储存。十年来,一直是我国烧结瓦生产过程的权威参照。但在过去的10年间,借助于新农村政策及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烧结瓦行业在产能、工艺技术、品类等方面蓬勃发展,全面进步。“如果按照当前瓦企的实际生产水平,国内烧结瓦的产品品质已远远高于《GB/T 21149-2007烧结瓦国家标准》。”
特别是随着品质消费时代的到来,市面上高性能的烧结瓦产品越来越多、物理性能更加卓越、样式更为精美,如果仍以2007年标准作为行业入门门槛,已无法适应行业及市场需要,难以衡量产品优劣,不利于烧结瓦行业的健康发展。
考虑到原来的国家标准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业内关于重新修订“烧结瓦国家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据了解,“2018烧结瓦国家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截至目前,《2018烧结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完成。据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九方瓦业技术总经理庄世超介绍,本次新标准的修订幅度较大,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整体更为规范,可操作性更强。例如:
取消了旧标准中石灰爆裂这一缺陷项目及其具体要求;
取消了青瓦的单独分类,将其归类到无釉瓦当中,旧标准中吸水率不超过21%的青瓦不复存在,取消青瓦的分类标志着烧结瓦吸水率要严格控制在18%以内,而不是以往更为宽松的21%;
增加了平板瓦的图示和相关要求,同时在外观质量上对变形和裂纹的要求趋严。色差上也有了新变化,旧标准明确规定,优等品和合格品的色差统一为距2m处不明显。在新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严格区分了优等品和合格品的色差要求,而不再是一刀切。优等品的要求是距1m处不明显,合格品则是距2m处不明显;
调整了三曲瓦、双筒瓦、鱼鳞瓦、牛舌瓦的弯曲强度指标,由原来的8Mpa修改为10Mpa;
在抗冻性能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快冻法”;
在旧标准的抗弯曲度、耐急冷急热性和抗渗性能等试验项目之外,还增加了多种物理性能的试验项目,分别是抗盐性能、耐酸碱性能、抗风性能试验项目和模拟雨林试验项目。增加这4个试验项目体现出新标准对烧结瓦物理性能和实用价值的充分重视。
……
据介绍,2018烧结瓦国家标准的修订,主要针对旧标准的不足之处,着力解决2007年烧结瓦国家标准的滞后性问题。吸收和借鉴了大量国外烧结瓦技术标准、陶瓷砖技术标准要求,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对于进一步完善烧结瓦技术标准,规范行业内烧结瓦生产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2017陶业长征——中国瓷砖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烧结瓦生产企业180余家、生产线279条,日产各类烧结瓦3110万片。这也意味着,修订后的烧结瓦国家标准,将对国内180余家瓦企的生产产生影响,推动企业从源头上做好把关,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更健康发展。
如同一匹狂奔的野马,过去十几年是定制家具企业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高达60%的年增长速度,将增速乏力的传统家具企业远远地甩在身后;跑马圈地般抢占一、二线城市商业MALL、社区及机场、高铁黄金广告位后,又将网点铺到了三四线城市;以全新的C2B商业模式颠覆行业生态,成为行业展会的聚焦点。
短短十几年间,“定制家具”成为新一代消费者时髦生活的标配,令苦苦积累三十多年的传统家具望尘莫及。
然而,时过境迁,当下的定制家具市场已不再是之前那片蓝海,一系列“漂亮”的成绩单的背后,“净利润”的数据低得那么刺眼!
好看的毛利率 不好看的净利率
“定制家具行业平均毛利率在30%-50%之间,但是平均净利率却只有3%-7%左右。”已上市的索菲亚、好莱客、欧派等定制家具巨头净利率也仅超过10%。这个数据几乎是当下定制家具行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反观其他行业,比如陶瓷业,其净利率高达15%-20%,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定制家具低利率由此可见一斑。
“很多做定制家具的企业老板,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地做着,最后发现实际没赚到多少钱。”
现在看来,增速迅猛的定制家具,也遭遇了与传统家具同样的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家具行业既是暴利行业又是微利行业。说是暴利,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大概要加价4-6倍;说是薄利,近几年,由于内忧外患的多重因素,家具工厂和经销商的净利润率大幅降低。
单纯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家具并不贵,但租金、销售、管理等各种成本占比很高,因而使价格背离价值。
这一现象是家具业行业的痛点,传统家具正在经历,定制家具如今也未能幸免。
钱都去哪儿了?
“消费者需要什么家具,厂家就生产什么家具。”定制家具颠覆传统家具商业模式后,获取了更多的消费者,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成本高居不下:
前期沟通成本高。定制家具的销售流程一般是网上预约、设计师到客户家中上门量尺并设计方案、客户到线下店面看方案并签订合同、最后是产品配送和安装售后。整个过程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前期沟通成本很高,店面设计师有时候每天量尺,最后下订单的客户可能也就一个,总金额还不高,设计师通常是精疲力竭。
促销、广告、店面费用高。定制家具现在流行开在商业MALL,店铺租金高,并都流行请明星代言,通过店面促销活动吸引客流,一年的租金、广告代言费用、活动促销费用是很大的开支。
生产端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原材料上涨,部分原材料上涨幅度高达10%,另一方面是人工成本、智能设备维修成本等等。
内部管理费用高。随着90后步入职场、老一代产业工人回乡,新人的培养带来了较高的管理成本,加上设计师群体的培养,都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费用压力。
直营店与加盟店的两难选择。“直营店”更利于质量、服务、口碑的形成,但是管理费用高;“加盟店”虽然可以缓解管理费用,但是管理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影响品牌美誉度。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定制家具在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上还将面临更多的资金、研发、技术投入。
趋势:强者更强 两极分化
2017年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尚品宅配、欧派接连上市,加之已经上市的索菲亚、好莱客,定制家具“四剑客”的江湖地位暂时稳固。
随着资本进入大型定制家具企业,定制家具智能制造的门槛越来越高,行业发展呈现两极分化,强者更强,资金、技术不足的企业将很难再进入这个细分品类市场。
数据显示,定制家具虽然发展迅速,但其在中国家具市场销售总额的占比依然只有15%-20%左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小户型、二次装修等等需求,定制家具市场依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定制家具的机遇。
定制家具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即便是现在稳做江湖前几位的“四剑客”也是各有优势,在借助资本的力量后必将奋力拼抢更大的市场份额;传统家具企业的定制品类也不容小觑,虽是后知后觉但也是奋起直追;还有来自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的“搅局者”,来分定制家具市场一杯羹;更有“智能家居”这些新兴家具品类在虎视眈眈……
定制家具企业是时候放慢脚步,从追求速度为中心转型到追求净利润为中心了,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看定制家具企业持续盈利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