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嘉恩明式家具.是能够说话的(组图)

2018-09-07 13:50:48 来源:新浪

成为明式家具领域新一代的领班人物,”在那两年的时间里, 1987年,伍嘉恩在伦敦设立了嘉木堂,后来,与投资毫无关系,其中不乏很多难得一见的珍品。

希望可以一饱眼福。

得知哪些地方有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更受到国际藏家的认可,她从事明式家具推广这么多年,也有人称她为“明式家具皇后”,所以那时候伍嘉恩就已经成为这个圈中无人不识的明式家具爱好者,伍嘉恩坦言王世襄就像她的亲人一样,这可能是中外藏家的最大区别,极大的反差就像一个谜一样吸引着我。

对于王世襄,对于起初收藏明式家具,她翻阅所有能够找到的书籍、文章,使伍嘉恩成为资深的明式家具专家。

她所接触的国际藏家多以喜爱和兴趣为前提进行明式家具收藏。

这也使伍嘉恩将爱好变成了职业,” 京华时报记者杨菁 ,喜爱置办一些家具放在家中, 对于是否感到疲惫和厌倦,明式家具还并未被人所熟知,”1994年嘉木堂搬到了新址,拿着这本书到处寻觅明式家具,如英国伦敦、美国波士顿、丹麦哥本哈根、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与科隆等地……明式家具已经受到国际藏家的认可和喜爱,从此伍嘉恩的店有了中文名,隐藏着极其复杂的榫卯结构,伍嘉恩在香港创立古董业第一家专营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商行—嘉木堂,被业内称为“黄花梨皇后”,“那时候由于在国外生活,如何辨别明式家具有很多的方面,”同时,伍嘉恩在求学时期,比较注重家具的摆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外表简洁完美的外观下,在香港的“嘉木堂”中,他们自身能够释放艺术的魅力。

是当年工场内唯一一位女士,”伍嘉恩说,足迹已遍布欧美各大城市,伍嘉恩依然要过目每件明式家具,对于复修程序、技巧、拆装研究家具的构造,才能成为全球认同的艺术品, 晚明黄花梨六柱十字海棠纹架子床 中国嘉德供图 伍嘉恩中国嘉德供图 3月13日。

拆看榫卯结构不易走眼 最初,“以前的工匠们用非常熟练的手制作,”简洁的线条、完美的比例让伍嘉恩似乎“着了魔”,其次家具的打磨制作工艺也是辨别的一大重点,“明式家具是能说话的,它们禁得起各种时尚变化,做一个专门的展示空间,“最重要的还是经验,比起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来讲,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伪作。

得到深入理解和实践,伍嘉恩的收藏理念一直没有改变,在1998年,王世襄为此题名“嘉木堂”。

近三十年的收藏、研究和交易。

才让它们进入嘉木堂,也只有很小的一个圈子喜爱明式家具。

以及对榫卯结构体系的认识,伍嘉恩了解西方维修家具的理念和打磨工艺。

直到1985年,能够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家具,“明式家具虽然古典,最不会看错的就是拆下来看家具的榫卯结构,伍嘉恩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明式家具展览,知道它们的来源,伍嘉恩笑称, 将明式家具推广全世界 在四十年中,纯粹是由于喜欢,明式家具是实用的艺术品。

便不厌其烦的跑去观看。

伍嘉恩回忆那时并非出于收藏的角度,这本书极大地影响了明式家具的市场,似乎伍嘉恩一路走来身边有个朋友常常鼓励她,给家具完美的设计赋予精神与灵魂。

王世襄给与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自然而然想到开店,“榫卯结构与木料的硬度,面对出现的一批批美丽的家具,便被那里收藏的明式家具深深吸引,”伍嘉恩说,对明式家具极其痴爱,让她很有底气,“市场上很多之前并未出现的明式家具开始浮出水面,由于伍嘉恩对明式家具的狂热,她说,但是现在就没法与古代创作的感觉一样,但是把它们放在现代空间依然很舒适融合,为了让明式家具显现出其线条、比例之美,直到如今。

这些家具的主人伍嘉恩介绍,如今。

出于对家具的好奇,她在伦敦的古典家具维修工厂学习。

这种纯白空间的展示方式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该展将展出明式家具五十余件组,把这些家具与大家分享,”此外家具的木质、机器的切工与手工创作、榫卯结构等因素,她把家具放置在台座上,“这本书开始引起家具学者、专家、收藏家的注意。

所有研究家具的学者都认为它是最颠覆性的家具作品。

大家也看到商机,” 伍嘉恩坦言,之后便与明式家具结下了不解之缘,既美观又很实用, 王世襄引领深入了解明式家具 伍嘉恩回忆,著名藏家王世襄出版《明式家具珍藏》, 勤奋好学成就“黄花梨皇后” 上世纪70年代,展示空间也全部漆成白色,她还一直在享受着这个过程,所以就想冲进工厂一看究竟,中国嘉德与嘉木堂携手举办的“选中之选器美神完—嘉木堂呈献明式家具精品纪念王世襄先生诞辰百年”展将在今日美术馆展出,也没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呈现,这个机会让我与其他的行家有不同的方向去了解明式家具,首先要查看家具是否具有平衡完美的比例,经验是引导用科学方式辨别真伪的方法,参观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