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照明新形态:融合与连接

2017-11-30 00:36:39 来源:未知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家居已然成为新兴互联网行业和传统家电行业最具想象空间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智能照明作为基础需求,是智能家居市场能够快速起量的领域。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家居照明的智能化控制已悄然成势,智能感应灯、智能多彩灯、氛围灯光效果控制等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已风生水起。

初具雏形:融合与连接

但智能家居是一个体系、平台的概念,在这个平台内所有设备应融为一体。不与其他设备协同,进而不能带给用户人性化的光照体验实际上很难称之为真正的智能照明。LED普通照明进化为智能照明不仅仅是通过联网或加入手机APP遥控就能实现的,而应该是可以与家中的其他设备互联互通、互相协作来达到智能的效果。

这就注定不同行业的跨界合作势在必行。但不同于早前各类企业都处于自我搭建平台或者进行四处出击、试探性结盟阶段,现各企业通过外部合作等方式构建好自己的生态体系,各大阵营的分化也已初具雏形。

而飞利浦在智能家居照明领域可谓一枝独秀。他通过在开放的软件生态圈内协同小米、阿里巴巴以及苹果等国内外知名通信、科技企业积极合作,来构建自身的生态系统,并推进智能家居照明的发展。

近日,飞利浦照明又携手百度,将百度旗下新一代对话式AI操作系统DuerOS纳为飞利浦“秀之友”(Friends of Hue)合作伙伴,保障飞利浦“秀”个性化智能照明系统和DuerOS之间的无缝对接。搭载DuerOS的各类型智能终端将可以控制全部飞利浦“秀”个性化智能照明系统产品,实现与智能家居的互融互通,获得全方位的家居智能照明体验。

其Hue智能家居系统也日渐彰显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关怀。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亦或是智能开关,随时随地简单便捷地操控家居照明。飞利浦Hue已在亚马逊Alexa(美国、英国、德国),苹果HomeKit以及谷歌Home(美国、英国)等智能平台实现了语音控制。除此之外,它也能和博世,Nest,三星等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无缝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飞利浦Hue家居灯具系列新品在照明中还加入科学及人性化的生物钟设计。飞利浦Hue白光氛围照明系列灯具为用户在睡前营造舒缓放松的照明体验,夜晚伴随用户安心入睡,清晨轻柔唤醒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提供灯光的“自然唤醒”服务。四种日常活动照明配方,帮助用户放松休息、静心阅读、集中精神抑或注入能量,体贴入微地为不同房间、不同区域提供定制化的照明解决方案。在关注家庭健康生活的同时,带来更加简单美好的生活方式。

互联互通与灯光重视度仍成掣肘

虽然家居照明已蔚然成风,但真正的智能互联照明仍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份来自腾讯的网络调查显示,高达95.19%的网友表示对智能家居有兴趣。但如果让网友自己描述“什么样的生活叫智能家居生活“,实际上很多人没有办法说清楚。事实上,这在智能照明行业亦如此。同时,智能照明企业技术不成熟,使得智能家居照明产品仅停留在简单调光、调色的“伪智能”阶段,用户也就无法真正体会到所谓的智能照明。

一方面,虽然在LED业内看来智能照明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来说,智能照明并不是那么被重视。上海品冈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倪斌也指出,智能家居照明落地最大的障碍是业主对灯光的重视程度以及接受度。业主的控制需求是否突破传统需求比较关键。有些高端客户并不喜欢改变原有的习惯,或多或少更关注室内装饰软装的效果,还没有意识到光环境也是软装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智能照明相关的照明控制器硬件接口定义及智能灯具属性定义标准还很欠缺,需要智能照明企业积极参与进行制定,以获得更多智能家居行业的话语权。

青岛东软载波市场营销副总钟可也表示,目前,单个品牌/单个平台的智能家居产品发展推进速度非常快,已经从智能单品迈向互联互通新阶段。但不同品牌、不同通讯方式以及不同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几乎毫无进展,这也成为智能家居不能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

针对于此,飞利浦照明推出了“Hue之友”合作计划,对加入该计划的合作伙伴提供完整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使家居家电设备能够互联互通,进而实现相互协作。以确保与飞利浦Hue连接的合作设备、系统和应用程序都能无缝衔接和正常工作,进而实现相互协作,使得连接更加便捷,也带来了日臻完善的用户体验,让业界耳目一新。

无论是传统照明还是互联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照明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照明的本质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是所有照明的出发点,亦是归宿。从飞利浦家居照明的发展来看,我们离真正的智能家居照明已近在咫尺。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