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行业“傍名牌”真假难辨

2017-11-19 19:40:21 来源:未知

  “众所周知,品牌建设需要日积月累,而许多中小卫浴企业为了走捷径,故意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试图以此来促进产品销售。

  近几年箭牌、恒洁、华艺、九牧、法恩莎、惠达等知名品牌不断被“傍名牌”,这不仅影响知名品牌企业的发展,还扰乱了行业市场的发展秩序。

  事件

  都叫“箭牌、九牧、惠达”却又不是一家!

  事件一:消费者张女士向媒体反映了这样一件事:几天前她网上购买了一款“九牧”马桶,之后却发现自己购买的马桶,并非那个知名品牌“九牧”,而是另一个厂家生产的标称“九牧家居”。赵女士觉得自己被商家欺骗。记者调查发现:都叫“九牧”,彼此无关联;欺诈不构成,购买要看清。

  事件二:在网上的“箭牌家居”的店铺,赵女士相中一台价格为一千多元的淋浴房。结账后,客服安排人送货上门并准备安装。由于家里没人在,旧的的淋浴房换下后不好处理,赵女士就决定随后再安装。

  隔日,赵女士准备找厂家安装时,却发现记有联系电话找不到了。赵女士上网查询后,拨通国际品牌箭牌客服电话400XXXXXXX,希望对方派工人上门安装。很快,一位姓郭的师傅来到赵女士家准备安装。然而,郭师傅的一句话,让赵女士有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郭师傅说:“你购买的不是我们箭牌的产品,我无法提供安装服务!”竟然不是箭牌!太扯了!

  按照郭师傅的提示,赵女士看到,尽管这款淋浴房的外包装与人们常见的箭牌卫浴的外包装非常相似,但这款淋浴房外包装上的英文字母却是差了一个W,真正箭牌的英文是“ARROW”,并非是“ARROVV”哎!谁买卫浴总看字母啊,这行水太深了,且行且珍惜吧!

  事件三:去年冬天因家里原来的小水龙头生锈,马先生就到网上选购水龙头,经过一番查找资讯后,在一家名为“惠达生活卫浴”的店铺花费了30元买了一个水龙头。三个月后的某一天,马先生正上班的时候,突然接到邻居打来的电话,说家里漏水了。马先生回家一看,新买的水龙头爆裂漏水,自来水哗哗涌出,整个家里都是水。马先生很生气,拿着拆下来的水龙头,准备去门店理论去。

  去到“惠达”的门店理论,给水龙头门店的人员看,他们居然说这不是他们家“惠达”水龙头,马先生一气,以为他们不想负责任,告诉门店人员说这是在他们“惠达生活卫浴”网站上买的,店员一听就明白事情由来,提示说他们的店是“惠达卫浴”并非“惠达生活卫浴”,这次马先生彻底后悔了,在网上购买没看清楚,认为这家的“惠达生活卫浴”就是那家知名品牌惠达,这市场套路太多了。

  随后,记者登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网站,以注册号查询,确实查到了张女士买的“九牧家居”马桶标称的注册商标,马先生购买的“惠达生活卫浴”水龙头的商标,而赵女士所买的“ARROVV”LOGO的淋浴房外包装的标识完全一样。

  记者再转换查询方式,以“九牧”“箭牌”“惠达”为搜索目标,结果显示,仅一类,就有十多个注册商标与“九牧”“箭牌”“惠达”字眼有关,所不同的仅仅是名字加个前缀或者后缀,LOGO中的字母进行了添加或删除或变动一两个字母。购买需要多辨认,别疏忽选到本不是你要买的品牌。

  现状

  “傍名牌”现象层出不穷卫浴行业“傍名牌”真假难辨

  这就是卫浴行业的“傍名牌”现象,不仅让被傍的企业有苦难言,也让消费者掉进了一个个选购陷阱。

  “傍名牌”让消费者掉进了一个个选购陷阱。有的品牌拼写和大牌类似,其实根本不是大牌;有的店面打出的品牌挺有名,但是产品不搭边,也不知是真是假。

  提醒

  消费者需擦亮眼睛免被忽悠

  据了解,目前卫浴行业“傍名牌”非常泛滥,手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打擦边球,即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著名商标而购买,比如对于文字商标,将一些著名品牌加上前缀或者后缀;另一种则是将知名商标变商号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使消费者误以为知名品牌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商标故意做得与知名卫浴品牌类似,而产品价格则定得略低,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同时利用部分消费者喜欢低价的心理,进而销售‘傍名牌’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商标的文字、字体、颜色、英文拼写,通过这些应该可以分辨出谁真谁假。如果走入某名牌店内,产品价格特别低,就要注意看是否认错了牌子,以免被忽悠。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挑选产品的时候应擦亮双眼、拒绝山寨货,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首先,要仔细检查商品外包装上的商标,特别要留意文字、图形商标是否有陷阱;其次,要看生产厂家;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对于价格相差太大的低价“名牌”商品切勿轻易购买。

  以次充好,在仿冒中侵犯知名品牌和消费者权益,是“傍名牌”山寨货的共性,其实质就是窃取他人在品牌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不劳而获。只有在以更加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更有力的执行力打击“傍名牌”行为的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加辨识能力、自觉抵制山寨货,从而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让以“傍名牌”为生存之道的“寄生虫”无处寄生。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