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五年内新建住房160.6万套

2017-11-17 22:22:41 来源:未知

  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下简称“《规划》”)。

  未来五年,成都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6%。同时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居民居住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平方米左右。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期间成都全市新建城市房屋2.7亿平方米,其中住房160.6万套、1.7亿平方米,确保“商品房供应量充足”。

  中房报记者 刘洪材 成都报道

  11月15日晚间,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成都市房管局获悉,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成都房地产业发展特点,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下简称“《规划》”)。

  未来五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6%。同时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居民居住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平方米左右。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期间全市新建城市房屋2.7亿平方米,其中住房160.6万套、1.7亿平方米,确保“商品房供应量充足”。

  商品住房销售周期连续三个月≥12个月中优区域将暂停供地

  五年规划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租售并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口规划,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住房保障等情况,科学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在用地保障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房屋建设计划,将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供地。

  合理优化区域布局。围绕“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商住比例。“东进”和“南拓”区域,立足于支撑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增加新建商品房供应规模,适度超前、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西控”区域,立足于生态保护和改善宜居环境,控制房地产供应总量,优化供应结构。“北改”区域,立足于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建设,保持房地产供应规模,稳定房地产业发展。“中优”区域,立足于降低开发强度、建筑尺度、人口密度和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减少房地产开发建设总量,控制新征土地上市规模,优先保证棚户区改造等旧城改造存量土地上市出让,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控制建筑容积率,促进人口有序疏解。

  将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节奏与商品住房销售周期挂钩,针对“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等区域,实行差异化供地节奏把控。以东进为例,商品住房销售周期连续三个月≥16个月,将暂停供应,中优区域连续三个月≥12个月也将实行暂停供地。

  二手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稳步提高二手住房市场占比份额

  支持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大套型、高品质商品住房,主要满足改善性需求,确保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户均住房套数不过快增加。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停止新建“公寓”类生活单元,确保居住品质。

  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引导首次置业住房需求通过购买二手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稳步提高二手住房在住房交易市场中的份额,以2018年为例占比达到37%。

  整合市属国企资源组建国有房地产投资运营公司,负责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拆迁安置房等政策性住房和功能性地产建设,并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在园区周边配建商品住房或政策性住房,解决产业工人居住问题,促进职住平衡。

  《规划》透露,成都市将大力培育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出租待售商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先租后售”“租金抵房款”等方式营销,稳妥有序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鼓励金融机构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定向金融产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信等方式增强住房租赁企业融资能力。

  探索开发复合地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鼓励房地产企业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支持新建小区配建“老少居”、“老人房”、养老公寓。依法依规适度发展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产权酒店等多种旅游房地产项目,着力培育旅游新型业态。构建一批有特色、低成本、便利化的创客空间。建设公益性低租金孵化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发建设文化创意地产。

  坚持“因区施策,差异化调控”遏制投资投机炒作

  今后五年,还将进一步健全市场调控机制。以供求关系为导向,因区施策,实行差异化调控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遏制投资投机炒作,引导需求稳步释放,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拓展商业地产需求。鼓励商业办公用房业主积极引入卫生医疗、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养老健康等带有民生和基本配套属性的功能性产业。政府可通过购买、租赁商业办公用房的方式解决社区用房、医院、学校等公建配套。

  加快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积极引进全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来我市发展。到2021年,培育1-2家本土房地产拟上市企业。加快推进行业整合,着力打造一批亿元级、超大型、全国性品牌物管企业。到2021年,实行物业服务的房屋面积占比达到75%以上。规范发展中介机构。建立行业清退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全市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20%。稳步推广成品住宅,到2021年底,新开工商品住宅(3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中,中心城区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全市成品住宅面积达到90%。全面发展绿色建筑。

  大力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提前建设轨道交通、市政公园、体育场馆、公立医院和学校等大型公共设施,提升区域成熟度和便捷性。科学配置、优先同步建设居住区配套道路、公共交通设施等市政设施,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社区综合体、公园绿地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公共配套设施应与开发项目同步报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成都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2-2016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显著增强,我市房地产业呈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态势。但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市场供应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房地产业发展亟须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协调发展能力有待增强,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产业发展品质有待提升,市场调控机制也有待优化,短期内局部区域市场存在偏热迹象。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表示,“在五年规划中,对成都未来五年的土地供应做了重点说明,这有助于消除市场对于‘缺地’的恐慌,从而使得开发商在拿地时更为理性。这里面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未来五年内的商品房供应量是非常充足的。目前在成都局部出现的一些楼盘抢购的情况属于暂时性的供需矛盾问题。

  成都万科总经理沙骥表示,此次规划的出台将有效强化房屋的居住属性,一定程度上破除“重售轻租”这一市场难题。虽然作为住房市场的重要部分,但与房屋销售市场相对规范发展不同,房屋租赁市场则因主体分散、质量欠佳、监管不足、租客权益不明等弊端为人诟病,进而形成对租赁住房消费的歧视。“此次政策出台后,将有效缓解这一现象,满足不同群体对住房的不同需求,增强其安全感与幸福感,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

  沙骥还说,此次规划的出台还将促进社会闲置存量住房的有效利用。长久以来,“重售轻租”带来的“能买房不租房”的社会心态,加之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的“财富效应”,使得市场存量房空置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大量房龄10年以下的高品质房屋处于闲置状态。可以预见,配合相关服务平台与流程的建立,这部分房源的入市除了增加供应规模外,更能有效提升租房体验与居住感受,逐步补齐租赁市场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