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创业企业分两个“派系”:BAT系和其它系。
前者依附于BAT,以资本、互联网思维为武器,侵入中国的各个产业和角落。而后者,则很少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2017年9月6日,2017(第五届)中国农产品冷链峰会在中国济南开幕。一场题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实践》的主题演讲,让一直以来相对无闻的又一个“派系”站在了行业的聚光灯下。
它便是“蒙牛系”。
杨文俊(赛科星)、邓九强(现代牧业)、姚同山(圣牧乳业)……这些显赫的创业者多为蒙牛元老,江湖人称“牛一代”。但他们已较少出现在公众面前。近几年活跃的“蒙牛系”则多为跟随牛根生成长起来的蒙牛原核心业务负责人,在离开蒙牛另起炉灶后,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源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这便是“牛二代”。
他们区别于一代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一代在蒙牛的位高权重,但同属于蒙牛管理层,并占据关键岗位。他们离开但仍旧依托蒙牛资源创业,并在短期内迅速崛起。
华蒙通就是其中的代表。
翻看华蒙通人的履历,不乏原蒙牛人的身影。然而不同的是,华蒙通选择了一条与其它“牛二代”完全不同的创业路径——做起了“大农业流通”。
比起跟“牛”打交道,农业对于他们相对陌生,但又分外亲切。前者是连接了千万奶农,而后者囊括了中国土地上的亿万农民。华蒙通创始人范志强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道,农产品行业市场比牧业大,标准化程度却不及牧业的十分之一。几亿农民的生存状态需要提高,城市餐桌呼唤优质、放心、百姓负担得起的产品,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
比起跟牛打交道,华蒙通在“农”道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大农业面临的弊病很多,链条长、运作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流通环节不给力,种种问题都需要一一摸索一一解决。曾经以为农业信息不通畅不对称是最大问题,要打通信息流;但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大大提速,但在农产品行业“产地滞销销地价高”的怪象仍然频频再现。曾经以为农产品只要做好品质一切就都不是问题,内蒙古的土豆全国闻名,上过国宴代言过奥运品质,但2011年“内蒙古土豆滞销”事件轰动全国,上千万吨的土豆冻在地里无人问津……这就是中国农产品行业的特殊性,问题的背后就是机遇。
通过近6年的摸爬滚打,华蒙通发现做农业单一解决某个点上的问题基本上很难有大作为。为此,华蒙通人有了“用做牛奶的方法做农业”的快消思维。6年里,华蒙通建立了从源头种植、仓储物流、市场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减少流通环节,做好节点控制确保农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好品质”。
虽然一直在跟农牧民打交道,但华蒙通一直在“反传统”——尝试打破创业前的惯常思维,重新了解客户,重新研究市场。
华蒙通的主要目标客群之一是销售农产品的“小B”,他们大多中上年纪,文化水平不高,在农产品生意上并不具备“网购”的观念。中国农业的国情也没有发展到事事都依赖互联网的阶段。但华蒙通依然上线了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从APP上线到运营不到半个月时间却已发展线下客户近千家,这对于一家几乎没有任何互联网基因的传统企业来说,不得不佩服它主动拥抱互联网的用心。
在被问到与互联网“联姻”战略上是否正确时,华蒙通给出的答案是——对趋势的判断。
这些“牛二代”长期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对市场的变化极具敏感度。提前预知市场的需求,等其他对手还没反应过来,再逐个一一击破。或许这就是蒙牛人身上所独有的“干劲”吧。
在面对产地客户的需求上,华蒙通也有自己的方法。中国的农业多为“小农经济”,客户体量小,发展规模不大,但同时对资金有着很大需求。与之而来的是缺乏应有的信用和担保机制,银行往往对这个群体不敢轻易提供资金上的支持。2016年下半年,华蒙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正式上线,通过银行、客户、企业三方搭建的合作机制,不仅解决了客户的资金问题,还从深层次上缓解了农产品品质和缺乏应有的生产资金产生的矛盾,为农产品供应链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尝试。
如今在这群“牛二代”的奋斗下,华蒙通稳步前进,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区域建立物流基地,覆盖社区店、连锁店、商超、电商等多种业态,建立起农产品生意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源头产地到终端渠道的无缝联接。
因初心而起做一件事,却一不小心赶上了农业创业的大风口。当资本蜂拥而上时,有多少人参与到农业领域是投机和玩票?华蒙通说,我们就是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些许贡献,我们不追求估值,只追求企业实在产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