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这场主题为“回归与发展——未来银行之路”的盛会,汇聚了中国银行业、金融业诸多重量级大咖,行业领军人物,大家集思广益,为打通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建言献策。作为中国首家O2O银行、江苏省首家民营银行掌门人,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受邀出席论坛,并在主题为“金融科技创新与挑战”的分会场参加圆桌讨论。他表示,金融科技可以“补位”传统金融在中小微企业、农户、大学生等群体渗透乏力,服务“缺位”的现状,剑指传统银行金融服务难题,从而实现新生民营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苏宁银行董事长 黄金老
渗透乏力致传统金融服务“缺位”
会上,黄金老以《金融科技变革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为题发表讲话。他指出,传统金融、传统银行在部分领域还是存在渗透乏力,服务“缺位”的现象,集中体现在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民、养殖户、大学生、蓝领等领域和群体。
统计显示,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超90%,对GDP的贡献高达60%左右。但是,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融资,只占全部银行贷款的19.85%;截至2014年末,涉农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农商行、乡镇银行)在全国县域的覆盖率仅为55%,同时农户和农村贷款的增长率也明显下降;此外,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测算:传统金融机构对类似大学生、蓝领等庞大的群体的金融服务渗透率仅为1%左右。
“为什么说金融科技能够变革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主要是目前我们传统金融还有一些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黄金老解释了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补位”传统金融服务的原因。
金融科技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来
针对传统金融在特定行业,特定群体服务“缺位”的现状,黄金老分析了若干原因,包括可靠抵押物缺失、征信数据覆盖不足、运营成本比较高等。
“上述难题,通过传统金融手段很难解决,但金融科技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来,它不是噱头。”黄金老进一步说明,金融科技可以解决安全、风险、成本、机构间可信、服务效率、普惠金融的一系列基础问题,重构金融生态。
比如,生物特征识别 的普及,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行远程开户,将大大节省客户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可以增强远程核身的可靠性,从而大大扩大金融服务的边界。
大数据技术 的应用将有助于银行更加全面地掌握客户的行为及需求,推动银行精准营销的落地实施,并且实现更全面的风险防控。
人工智能 可以极大地提高银行运营的效率。通过风险模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还可应用于信用评级、风险准备金、反洗钱等风险控制领域。
区块链 则以“智能合约”为核心理念,将法律、合约、规则等通过区块链数字化:在支付清算领域可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在身份验证领域可实现跨国信息共享机制,让敏感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和高效;在票据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可大大减少人力的介入。
物联网 与金融结合,可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实体流的三流合一,有效降低虚拟经济所带来的风险,深刻影响银行、投资、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的发展模式。银行业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改善信用体系,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能和优化客户体验。
发展金融科技实现差异化发展
作为金融科技的坚定拥趸,同时兼任苏宁金融和苏宁银行“掌门”的黄金老率领核心团队,在运用金融科技解决传统金融服务难题上做了很多尝试。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依托金融科技的助力,苏宁金融设计的产品模式凸显了四大特点:贷款利率不高;企业无需抵押物;无需回存;可随借随还。实惠的产品设置很快吸引了大量客户,且大部分为小微企业。从1000块至上亿元,苏宁金融供应链金融产品业务涵盖不同量级,发展较快,业务总体资金规模累计达550亿元。
“能做出这样的模式,就是我们背后运用了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这些金融科技手段。”黄金老表示。
对于今年6月开张的苏宁银行,黄金老亦矢志通过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解决银行经营中的一些难点,包括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更便宜的服务价格,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等。
黄金老介绍,苏宁银行接下来将主要聚焦四大业务: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微小商户融资和产品销售平台。真正地和目前主流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起到补充作用,在业务上填补一些缝隙。
“无论是苏宁金融,还是苏宁银行,我们的定位,都是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做市场的缝隙业务,做现在主流金融机构不愿意做和不能做的业务。”黄金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