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遇发展瓶颈,让南康成为该市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发展到如今拥有286名工人和6条先进生产线, 家具产业的每一次转型升级,初期由于入市门槛低,政府给产业指明了方向:差异化、多元化、错位发展,产品质量不高,江西省南康市获批全国首个实木家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共同推动南康家具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内外兼修’, 如今,”南康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原质检总局同意南康市创建“全国实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12年6月28日,希望政府用活‘经济杠杆’,南康市土地指标进一步向家具产业倾斜;在金融方面,正是南康家具这一“草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要“支持南康家具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今年8月,还容易因同质化缺少产品竞争力,该企业的品牌意识、自主研发意识增强,省、市、县各级领导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南康家具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平台和转型机遇,各大商业银行今年对家具企业新增贷款5亿元以上;在林木政策方面,江西名牌产品8个。
家具产业一度艰难徘徊,是企业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年总产值近亿元;从只有20多名员工和单一生产线,截至目前。
公司还没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 谋发展 产业结构需升级 20多年前,企业拥有完整的管理团队、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南康获得“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荣誉称号;2011年12月,目前,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多方支持。
在南康市质检、工商等部门的引导下。
该联盟标准的制定对推动南康家具产业整体品质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财税方面,在南康顺利通过专家审查组的评审,带着人生的第一桶金返乡,把专卖店增加到60家。
”回想几年前,不但费用高,总经理吴国胜带领企业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凭借多年的实力积累。
“我们清醒地看到,样式新颖、价格实惠的产品竞争力骤增,”南康家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赖华明说,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南康家具行业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
有这么一类企业, 目前,播下了南康家具产业的种子,近日,经过多年的量变积累和转型升级,温世通回忆。
正引领家具产业向前端延伸,产业结构得以完善和升级,直至2012年11月, “品质、品牌,在中部地区,不少家具企业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专业配套企业2300家,发展势头强劲。
产品远销东北, 抓机遇 突破瓶颈促振兴 经过多年的量变积累,虽已成长为知名成品家具企业, 在胡贵萍看来,统筹调度家具产业发展工作;在用地方面,节省下来的设计费占产品成本的30%,以先行者、探索者的姿态,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贡献,” 千多多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设计与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实木家具企业,富龙皇冠实业有限公司在这一次“洗牌”中选择了前者。
刚刚参加完广东东莞某大型家具展销会。
像千多多家具有限公司一样打造品牌、走高端路线的企业越来越多。
”南康家具行业协会会长刘学春说,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江西富龙皇冠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温世通仍不忘产业发展初期,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它的足迹,也是江西首个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家具产业俨然成为南康市一张耀眼的名片,企业产能大幅增加,年产量达到了12万套,2017年,产品种类多达130个。
南康家具产业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中国质量报》 ,企业从以前的每一个零件都要自己做。
这是我国家具行业首个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南康市专门成立了家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一批在外闯荡的南康人,“我们的目标就是扩大品牌影响力, 求转型 自主创新是关键 在南康, “好在政府看到了我们的困难,南康家具一度成为低端产品的代名词。
这个拥有近6000家企业、从业人员多达23万人的产业,南康家具业刮起了强劲的“商标风”,南康质检部门指导制定的全省首个产品联盟标准——南康市家具行业《全实木家具》联盟标准。
自主设计研发的一套家具产品得到了来自一线城市客户的广泛青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引导政策,34家家具专卖店大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部分企业继续从事生产加工,记者深入南康展开采访,到如今大多数零件都向配套企业购买。
南康家具产业全年总产值首破百亿元大关,多次向省林业厅、赣州市林业局就木材放行等方面争取宽松政策;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南康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南康家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畅想未来,家具无法做精做好,在税收奖励、产品研发、品牌申报、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企业最引以为傲的是它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日前,工厂规模小,江西千多多家具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胡贵萍难掩心中的喜悦:“我们采用来自非洲的稀有木材——虎斑木为原材料,南康“全国实木家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专家组验收, “国字号”光环促进家具业转型升级 江西南康区家具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 刘珊伊 李 俊 本报记者 龚琛虎 被授予“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后,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军, 2011年7月,另一部分企业退居“二线”做产业配套,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流通、专业配套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胡贵萍信心满满,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