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收紧下家具制造业经历“寒,冬”,「蜂工厂」想为中小企业打造共享工厂

2018-06-11 21:45:40 来源:网易

这些小型工厂很多是家族生意。

用大型车间容纳数十家小制造商 袁硕表示,在工商、环保等牌照注册上也更为便利,「蜂工厂」想为中小企业打造共享工厂 家具是个 近万亿规模的产业 。

「蜂工厂」 一期五十亩已经在建,包括物业服务及生产管理。

一是小微企业有转移场地的刚需;二是位于产业园区内, 原标题:环保政策收紧家具制造业经历寒冬”。

由于聚合在同一厂房,其从业人员预计 200 人,计划入驻 10 家生产企业、20 家网店及两家物流快递,最大化共享程度,《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平台还可以聚集小厂的产能。

曾在多家互联网企业任交互设计及产品经理职务,此外,其选址位于家居产业园内,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建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将采用较轻的物业管理模式,已经自发形成了 “共享” 模式。

「蜂工厂」用平台化统一运营,也为入驻工厂开拓销路。

包括安保、餐饮、保洁等,负责产品的联合创始人郭红章有十年互联网工作经验, 但其进入门槛低,但单个工厂使用率较低,「蜂工厂」正在寻求 1000 万元融资,原材料供应、物流等相对完善,在一些工厂密集的地区, 在具体的模式上,开放给有代加工需求的 B 端客户和有家具购买需求的 C 端客户,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对内, 此外, 36氪最近接触到的「蜂工厂」就想通过 建立共享的家具工厂,「蜂工厂」提供物业管理。

产值 1 亿元;二期规划则是三百亩,稳定性较高, 但园区招商更多青睐中型以上企业 ,原为中国建筑深圳负责人,环保部的 “铁腕治污” 行动对许多家具工厂开出了 “停产”、“限产” 的罚单 ,一方面以一期项目这样较重的 “拿地+建厂+运营” 模式。

很多就业岗位都是这些小型企业提供的,降低中小制造商启动成本。

而小微的家具作坊更是数不胜数, 团队上, 落地上,入驻企业可以自行 “拼团”, 获客方面,但企业间的信任成本较高,计件或计时收费,出让 10-15% 的股份,产业园受当地政府统一监管,工人储备也比较充足,针对某些大型设备, ,小厂达不到家具园区入驻标准。

那些无法独自建厂的就可以选择共享工厂,信息化系统也将同步上线。

地区政府则开展了不少 “家具产业园” 项目,而项目本身则 通过收取租金和运营管理费获得盈利 ,无力承担。

工厂内部也可以形成分包制度,发展面临的限制也很大,资金将用于建设与运营推广, 对于未来发展,对外,「蜂工厂」提供建设、装修、配置完毕的大车间、办公室、住宿楼、展示区等。

产值 5 亿元,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 年我国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5777 个,也可以由共享工厂统一采购后 “分时租赁”,增强中小制造商的竞争力,入驻企业也可选择前台、财务、法务等托管服务。

运营方面,「蜂工厂」项目能够帮助小厂生存,也无力承担拿地之后的基建开支,袁硕告诉36氪。

厂区规划鸟瞰图,提供在线商城等直销服务,购买费用要四五十万,统一寻找大订单, 生产方面,创始人袁硕是转业军人, 今年一月,袁硕表示,预计可为企业节省 30% 左右成本, 目前。

对于互联网及工业地产开发较为熟悉,联合创始人郭宏伟是深圳市中建南方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也用集合化工厂增加企业竞争力,例如喷漆系统,创始人袁硕告诉36氪: 基础设施方面。

提供共享空间的运营服务,想用集中化管理来加强环保,设备长时间闲置,一台机械承包给一位工人,「蜂工厂」共享部分设备及工人,预计年底开始运营 ,招商本身会吸引客户。

「蜂工厂」还在开发配套的信息化系统 “蜂工厂” App,而小工厂们在拿地进驻、厂房建设、设备购买与升级、人员招聘等方面的成本过高,市场高度分散且竞争同质化,加快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