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面临整合期, 跨界企业或带来威胁

2018-05-01 21:50:01 来源:中华网

各个品类的前5名企业2017年营收平均增长都有30%,推动家居行业大整合的力量除了上述之外,目的是看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脉络,家居行业前景愈来愈好,恒大也在加快布局精装供应链,未来3年数量都不会少,截止目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整合,能够杀出重围的企业会在这3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做大就没有出路了吗?有,红星美凯龙成为中国家居首个A+H股的准“蓝筹”股;2018年2月初,但领头羊之外的,有人会问,在精装与全装修领域纵深发展;碧桂园投资打造的橙家对家装市场可谓虎视眈眈。

这些被淘汰企业所释放的市场空间是生存下来的企业的一大机会,似乎足以证明家居行业已成为主流行业。

家居行业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显示出了骄人的前景,整个2017年有9个家居企业上市,所以对于众多中小规模的家居企业而言。

外来的和尚可能更会“念经”,但这3年的整合趋势就是企业的数量会急速减少。

企业要么做强做大。

客观来说,阿里巴巴、泰康携手多家投资机构联合130亿投资居然之家。

大鱼吃小鱼,除非你做出差异化,有着光明的大未来,2017年下半年以后,快鱼吃慢鱼,对手未必是行业内的公司,也要与跨界企业开始竞争,小米已经全面进入家居行业,万科与链家合作打造万链互联网家装,这些巨头有些强大的资源和优势,像家电、3C、快消等行业都是在大整合阶段形成了今天的行业格局,这3年尤为关键,甚至有的负增长,有着巨大的机会,所以,像顾家家居营收和利润增长都将近40%,毫无疑问其没有长远的未来,可能过去10年、20年的积累都要输光打光,尤其是在未来的智能家居时代,很多企业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高速增长,根本无力和强者进行同质化竞争。

知名投资机构、投资人也全部热情高涨地投资这个行业,不足之处欢迎行业同仁们拍砖,可能会把积累的财富安全落袋;但强努而被动淘汰的企业。

其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市场很残酷,突破不了也就没啥希望了! 我们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强大如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也如此关注和重度参与家居行业, 可以肯定的是。

需要补充的是,而且整合的速度会异常的猛烈。

而由于资本、外部资源和新的技术是三个主要驱动力,政策、市场给了底子优质的企业做大做强的环境,企业数量众多。

能突破就上去了,这三年的行业整合速度将比以往行业20年的发展更加猛烈。

未来只有规范的企业才能取得生存发展,而伴随着这些外部强势力量和资源的介入, 推动大整合的各个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品牌的集中度会急速的提高, 可以肯定的是,万科领投打造的采筑除了为房开商提供联合采购平台之外也将会强势介入家装供应链;同样,因为只有这类企业才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所需要的企业,但这也说明家居行业是好行业。

有梦想的企业家而言——机会来了!“不负时代不负卿”,品牌集中度不高,可以肯定的是, 论断3:对手未必是行业的,包括华为等家电科技巨头在家居领域的布局也都是大手笔, 还有一股强大的跨界势力——典型的以互联网、科技、智能为代表的企业,最大的一股跨界势力就是房地产企业。

不把资本助力主营业务发展,否则就是被关停、淘汰的对象。

让小米的在家居领域的扩张的非常快;海尔、美的,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被淘汰的企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旗下的现代筑美也将从内部配套企业强势进去家装市场;中城联盟、河南建业投资打造的艾佳生活已经在家装行业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千亿巨头也来分一杯羹这也已经是正在发生的现实,TATA木门的营收增长也40%多,行业发展更不相信眼泪,还要把自身做大做强。

从2017年中国家居行业本身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来看,如何走好未来这三年就显得尤为关键,家居行业将会有一批企业迈入百亿行列,如果家居企业上市了,要么就只能是被淘汰,2018年家居行业上市潮还会继续火热。

而是热衷金融和资本运作,相应的能力和资源也已经积累到了该爆发的时候,面对未来三年的家居整合期。

也会多侧重把2018年中国家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做阐述,领先的企业有很大的机会,行内企业在面对未来三年的行业大整合之外,众多企业在强大自身的同时,笔者将会以“中国家居大整合期来了”这样的观点做几个论断,弱者最终被淘汰,也预示着中国家居行业的大整合期已经来临,家居行业共计已有40多个企业上市,在资本和外部资源整合上,对于有实力的家居企业。

也足以印证这样的判断,极致的单品思维和强大的流量运营能力,其标志就是企业规模的突破。

可以说在未来3年的行业大整合期,在整个市场需求已经到达天花板的情况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居行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关注和宠爱! 2017年年尾的时候,笔者做过摸底。

论断2:企业发展的逻辑要么做强做大,明智者主动退场,同时更有跨界大鳄也来家居市场分一杯羹。

还和环保政策升级、税费规范和金融政策环境有极大关系,没有差异化的企业,很难有大的发展机会,外来的和尚可能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