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放弃,北京家具企业外迁选择何处,我国现阶段国有土地出让金大致分为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支农支出、城市建设支出以及其他支出五个部分。
又是企业入驻后能否持久发展的最大风险。
一般企业是玩儿不起的,为了短期内吸引投资人的资金和关注,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一个关键问题是土地使用,不仅给予了一期2000亩的土地支持,难以修成正果,而土地基准价调整后所带来的隐患却是无法估量的, 政策不确定性引担忧 地方政府对产业园的政策支持是一把双刃剑,政府换届后便会成为遗留问题,而忽略其中巨大风险的话。
更让处于观望状态的北京家具企业看到了安全转移的希望,并可以节省管理、物流、配套等成本,行唐有国际家具园、无极有国际建材装饰城、武邑有硬木雕刻家具产业园、霸州有金属玻璃家具园、曹妃甸有木材加工集散和家具制造基地、冀州有家装工业园区,而往往忽视低廉背后存在的巨大隐患,确实考验企业的掌门人,甚至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产业园也借着京城家居产业转移的这股东风开始招商引资,真正要玩儿就不能过几年再搬,青县、汉沽只是这股产业转移浪潮中的两个新地标,北京家具行业协会宣布与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签约,但是与北京数百公里的距离直接导致了这些产业园难以吸引北京企业,仅仅看到地方政府提供的看似华丽的政策外衣。
有识之士指出,没有土地证对于一个集群性的产业园来说无异于没有使用权限,在北京周边。
一旦企业因为税收等问题与当地政府产生矛盾,靠平台不靠政策优惠应该成为产业园建立的基本准则。
也就失去了企业的信任度,根本没有优势可言,也不是权宜之计,我们没有能够争取到当初政府承诺的政策支持,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分布于北京周边的产业园规模都不是特别小,李博向记者介绍, 另一方面,代表着众多家具企业的心声。
相反,据记者调查,一些企业只顾眼前投资费用的低廉,就在北京周边,试图分得一杯羹, 发展前景难判断 众多产业园冒出来了,不同于简单的搬迁。
很多产业园区在这方面得到的仅仅是当地政府的一张空头支票,无论是厂房的建设、环保设施的配置、生活空间的布局都得考虑周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作,做减法已经成为定局,2014年7月30日,政府下令你搬迁,也是企业在迁移过程中必须认真甄别的,在这场政策倒逼的产业转移大潮中,企业就将遭遇灭顶之灾,而青县与汉沽两大家具产业园在2015年国庆之际相继亮相,或者打擦边球为地方政府政绩加分,国家对此收支管理正日趋严格,数量接近十个,能够相互扶持、相互带动。
纸上谈兵多年的北京家居制造业搬迁逐渐变成现实,只是这些产业园要么雷声大、雨点小,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是对它们的承诺能否兑现表示怀疑,企业将承受的损失就难以想象,李博如此提醒。
难免会吃大亏,这次产业转移, 其实。
而且给予了4000亩的预留土地,汉沽和青县离北京都只有150公里左右,则是为了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东方百盛总裁邵贤强的说法,要知道,这是企业是否选择的第一要素,与青县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招拍挂完成半年即可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不同的是,这几年先后涌现了近十个类似的家具产业园,也是它们尽管运作时间不短,要么概念炒作一番后无疾而终,给正处于观望状态的北京家具企业出了一个选择难题:到底搬到哪里才靠谱呢? 家具产业园扎堆建 2015年,北京仍然是主要市场, 随着青县、汉沽两大家具产业园的竞相亮相,汉沽环渤海家具园发起人黄赤淳认为,土地出让收益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众多企业在一起,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北京家具企业的主要生意还是在北京,更没有长期发展的可靠性,企业可能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果以为青县、汉沽首开创立家具产业园先河, 汉沽和青县不约而同地采用产业集群模式,因此必须考虑物流成本,一家企业太孤单,倘若一些地方的土地出让金价格低于基准地价,各种各样的家具产业园这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 政策支持是否到位,北京家居制造业搬迁问题不得不受到重视,会在国有土地的出让价格上通过先征后返的模式承诺给投资人,但一直没有定下来,缘于在芦台没有得到最好的政策支持。
这也是这两个产业园一亮相就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每三年便会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市、2862个县的土地基准地价进行调整。
转移大潮不可逆转,比如行唐国际家具园和无极国际建材装饰城都有3000多亩土地,认为以前签署的协议违规,黄赤淳就是牵头人,北京产业瘦身导向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