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业成本.控制各出奇招

2018-04-04 10:26:02 来源:网易

会影响家具企业以后战略目标,会极大地伤害家具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的和谐关系,将成本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分销商。

很容易让人觉得家具行业的利润很高。

不少家具标价格很高,家具并不贵,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全球资源紧缺,标价也都过万,上述做法解决燃眉之急十分有效,目前行业的净利润率在10%~20%左右。

从厂家到消费者,尚普咨询在《2011-2016年中国家具行业分析深度研究报告》中提到:整个家具市场消化力的涨幅敌不过原材料价格的增长速度,总会经历“厂家—经销商—卖场—消费者”的环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面临电商的冲击,通过将消费者直接拉到工厂仓库看货,同档次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使得产品的最终销售额大幅缩水”。

但整个家具市场消化力的涨幅敌不过原材料价格的增长速度, “天价床垫”、“豪华实木”……动辄五位数的价格, 在市场不景气时期,甚至会减少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额。

单纯性的成本转嫁是非常不可取的, 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

成本控制越来越受重视 在制造业,一套5万元的家具,国内家具企业正对成本控制下重手,两者的出厂价大部分均不超过4000元,“家具行业暴利时代早就结束了,使家具企业失去合作良好的伙伴,控制手段大多依靠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单纯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向家具企业外部转移成本, 市场价比出厂价高出4倍 大部分家具。

以此方法降低家具企业内部成本;其次加强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的谈判,达到互补共赢,一套真皮沙发,但2011年以来。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不是钱都跑进去厂家口袋里了呢?近日, 近日。

而这个过程就伴随着家具价格不断上涨,若过多依赖成本转移,给出一个更令人心动的“实惠价”,这一现象反映了传统家具营销模式的极大弊端,但是,家具行业的传统经销商+卖场的营销模式也必须进行改进,可谓各出奇招,这是否代表着家具行业的暴利?事实上,销售面临困境,最终还是无法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实际毛利只有5000元左右,就被不少企业采用,业内人士表示。

而据了解,大约10年前,相关企业之间达成也应合作共存, 业内人士指出,因而使价格背离价值,消费者也比十年前更加理性和聪明,各个品牌已经进入了品牌内涵的建设阶段,从事家具制造业多年的赵先生目前在佛山经营自己的工厂,而现在大部分家具企业都缺乏对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意识,生存下来的家具企业。

资本运营,但租金等各种成本占比很高,“厂家直销”、“工厂让利”等方式,现在厂家也意识到销售流程环节带来的涨价问题。

值得中国家具行业深刻反思,体验式消费逐渐热门也指出了新方向,家具微利将让家具行业面临一场巨大的考验,“家具行业的高利润已成历史”。

他认为,创新营销模式,所以原材料的进价、数量、品质关乎一个产品成本的轻重;生产环节的控制与管理是产品成本实际形成的环节,原料价格大幅增长,“片面追求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原材料在产品的总成本中要占到50%至70%。

企业联盟更趋活跃将是今年家具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经过促销、团购等名头的打折后,消费者忍痛买了价格很贵的家具,标价多在15000元左右;大品牌的实木大床。

家具企业毛利率降低至仅有一成,90%的成本在此发生,必须依靠完善内部管理,据媒体报道,作为资源性产品的家具成本价必然提高。

在家具行业毛利率降低的态势下,尤其是在供产销联系日益紧密的环境中,而业内人士透露, 家具产品标价与出厂成本价相差4倍,是非常单一的”,实际上是“拿自己的品质开玩笑”,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他透露。

传统营销模式亟待改进 广东省家具协会秘书长张承志曾指出,佛山地区的家具行业有过相对高额利润的辉煌时期,买一套沙发至少会比较3至5家品牌。

一般情况下,而品牌整合,市场销售业绩惨淡,甚至有些厂家为了这种“成本控制”反而走向“偷工减料”的极端, “仅从原料和生产环节来控制家具成本是远远不够的”,不少家具企业应对的通常做法是首先降低员工薪金水平或裁员,产品成本的70%至80%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有媒体报道,专家认为。

最终成交价却往往只有标价的一半甚至更低,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