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爬坡越坎的特殊阶段后,中国能否驶入产业升级的快车道?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进入新时代后,经济方面最重要的特征。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与变革,又必将给世界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时代,意味着新发展、新变革。
近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金砖传媒主办,中国房地产金融、财经快评、地金网媒体主办,主题为“发现变革力”2017金砖论坛中国年会•全球产业变革峰会在上海召开,与会嘉宾、学者结合十九大报告,围绕“新经济”“中国产业升级”等议题展开讨论,共话资本新机遇,2018年改革大势。
产业革命激发房地产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国家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表示,这一论断,既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深刻论述,也给下一步房地产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些战略举措的贯彻实施必将给中国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住房问题的篇幅并不算长,但是已经足够掷地有声。面对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报告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刘志峰在“迈向新时代,拥抱新经济”为主题的演讲中论述,“过去30多年,我们只是基本解决了老百姓有没有住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老百姓能不能住得好的问题。要实现老百姓由‘有房住’向‘住好房’的转变,就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抑制投机炒房,缩小住房在不同城市、不同收入家庭的差距,既满足老百姓对住房物质空间的需求,也满足老百姓对住房精神享受的需求。”刘志峰说。
每个不同时代和阶段的住房发展,虽然定位和作用不同,但关键要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怎么增加获得感,解决房地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呢?刘志峰认为:“要以产业革命激发房地产的活力;要以资源整合促进房地产融合发展;要通过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提高住宅品质。”
当然,勇担社会责任也离不开企业家的企业精神。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在“商业变革,重构新经济周期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企业家是创造就业和财富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发展和合作的生力军,因为商业文明离不开企业家精神。要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秦朔还强调:“在复杂的中国市场中做清水公司,清水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清水意识,不可能成为受到社会尊重的公司。”
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企业经营者“喜忧掺半”。因为如果不抓住变革的手,变革就会扼住你的喉。在新的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要以不变应万变。
商业文明离不开企业家精神
点融网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郭宇航认为:“做金融科技实际上很容易融入金融创新的模式创新,数百年来,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这些内容,真正改变我们坚持的还是创新的力量,金融的本质没有变。”
对于著名儿科医生、崔玉涛育学园创始人崔玉涛而言,改变还有理念。他一直在努力推广“儿童健康”这个理念。崔玉涛表示:“我们不认为儿童医院就应该只是看病的,因为为孩子的健康服务,我们出来创建了一个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目的就是让孩子的健康能够得到保障,即可能少生病。”
在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熔看来,企业家要学会坚持,他说:“从市场调查结果来看,一定在主业上专注,做出品牌,扎扎实实把内功练好,因为在消费时代,必须要‘健康’的消费升级。”
来伊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郁瑞芬从事食品加工销售18个年头,经验不断沉淀和累积。“做最好的产品,从创业开始的时候要坚持下来,虽然做食品路很艰辛,但是由于坚定、专注主义,再困难都能走过去。”郁瑞芬说,不忘初心,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变革的时代。
迄今为止,作为企业家,机遇和挑战并存。“消费升级要创造升级的产品,这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因知识产权意识太弱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做复制,所以创新非常缺乏。”红坊文化董事长郑培光认为,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及之前谈到的社会责任。
经济学家巅峰对话:产业升级
一直以来“经济改革”“产业升级”这些词都是企业界、经济界乃至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几位青年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中国的产业升级”,他们研究各种经济现象,有微观行为、宏观金融、区域经济学、经济增长……让听者如数家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义中从历史角度分析: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西方的发达国家都经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能体现20%的增长率,而且经济贸易是以贸易为指导的增加过程,贸易大幅度增长。
“但是过了几十年以后,这个国家经济增速下滑,现在看待中国的经济问题有一定类似,现在经济增速开始下滑,所以考察这些西方国家的历史,在这些国家经济高度增长的速度不断下滑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它的金融产业在高度发展的过程。经济增速下滑,同时金融业在快速增长。”王义中说。
从城市发展的模式角度来谈产业升级,东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修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人是可以流动的,商业是可以流动的,但是土地是不可以流动的,所以最后所有的收益,都会归到土地上。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城市,拥挤的现象非常明显。”
实际上除了美国、日本是大城市占主导的模式以外,其实欧洲是小城市占主导的模式,中国主要推崇的是以小城市主导城市发展的模式,将来引导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化。
刘修岩还以上海为例指出:上海周边的这些小城镇发展都很好,但是有的学者也说,在北京、武汉为代表的这些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发展不好,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会有着不同的效应?实际上是和它的产业结构之间有关系,在上海这个地方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区域的产业链,城市之间可以相互功能互补,但是在北京和武汉周边的城市相互之间是分割的,所以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可能更多要关注中小城市的发展,以推动人口向中小城市的转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马双归纳了产业升级的两种方式:一、是从供给的角度,从政府层面怎么推动产业升级。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产业升级的问题。
马双还表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到了9%,并分析预期在未来10—20年,未来发展重心将聚焦缩小收入差距上。
金融业如何助力产业发展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杜宁华,分享了在这个市场实践中得到了很大应用的行为经济学成果,举例说明:行为经济学发现物质激励并不见得永远能够起到正向激励的效果,一方面这种小规模的物质激励,对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具有一定的效应,另一方面,当规模不够大的时候,又起不到正向的激励效果。
在市场设计当中,行为经济学有很多应用,特别是在这些小微信贷、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有劳动合约当中,在合约的很多细节里面,包括信贷的过程中存在信贷风险,这种合约的细节很难通过法律强制实行。
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塑造国家层面的金融力,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泽广表示:“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可少。金融创新的一些末端扩散,这些金融服务缺失链条的金融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回顾这几十年,我认为金融体系做得其实是挺好的,但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产业,伴随着我们政策的落地,未来肯定会有很大的空间,会形成完善的生态金融体系,与强大的产业集群匹配好,未来的中国将是不可限量的。”李泽广说。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金融业到底应该支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呢?中国人民大学财经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表示:“因为过去中国的金融业主要是以银行为主体,我们对银行业基于太多的希望,当经济出现不好的时候,我们希望银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当经济出现转型的时候,我们依然希望银行业支持经济的转型,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金融是有自身的规律。”
此外,本次论坛为面向当代经济领域、经济学者打造的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获得者,颁布了“2017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