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概念饥渴的年代。自从阿里曾鸣教授提出了S2b商业模式之后,一大波企业第一时间给自己贴上S2b的新标签,尽管并没有仔细研究背后的逻辑。还有不少创业者恍然大悟般的认为,自己当年的创业逻辑跟曾鸣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S2b商业模式最初提出时,亿欧简单分析过该商业模式带给家装行业的一些启发,通过长期跟踪关注研究之后,对S2b商业模式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
S2b商业模式,也延伸到S2b2c,其中的关系是赋能,并非传统的加盟。S代表的是大的供应链平台,小b是供应链的物种,S除了要赋能小b之外,双方要同时服务于颗粒度更小的c端用户。
家居家装产业市场规模虽然大,但是品牌集中度远低于其他行业,超过50万家企业长期处于混战之中,4万亿的大市场亟需有效整合和新理念的输入,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当S2b提出之后,引发“跟风潮”袭来。
当然,将新理念应用到家居家装产业当中,本身是思维进步的表现,亿欧作为产业服务平台,认为应该鼓励这样的进步,但同时也表示理性谨慎的反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角色定位上。很多企业在结合S2b商业模式时,把自己定位成S,大家不约而同想事情到一块了,都觉得自己具备做平台的能力,都想当高大上的S平台,不甘心当一个小b,这算是一个误区。
实际情况是,任何一个行业剩下的平台寥寥无几,比如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除了我们熟悉的几个平台之外,很难再想到其他的,所以说,大家都需要反思,自己是否适合去承担平台的角色,做平台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门槛越高,对应的机会也就越少。
再者,前面也提到,S2b商业模式,S平台需要帮助小b在实时互动、服务客户方面提供一些场景化的支持,来降低他们的成本,这中间牵涉到,S和b都需要来服务客户,服务其实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而很多有志于做S平台的企业,大多都是创业公司,自己都没亲自服务过几个客户,没苦哈哈的处理过让人崩溃的投诉,没有摸清服务客户的路径的前提下,只知道站在“云端”高谈阔论赋能,那些小b群体还能指望得上这样的S平台?显然,不少公司提出的S2b是个“伪标签”,只不过是为了跟风罢了。
中国有13.2万家装修公司,再加上泛家居行业的中小企业,总体超过50万家。如此庞大的企业级数量,确实是一个大诱惑。今天的家居家装行业,都意识到了赋能的重要性,不少公司还专门成立供应链公司,以贩卖S2b故事为起点,试图笼络中小企业的芳心,为其提供标准产品的输出和供应,但是并未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实践,甚至企业内部还是一团糟,在加盟的基础上简单镀了一层金,重新包装,最后还是没能逃出一个卖货的逻辑。
当然,纵观所有行业,基本找不到很好的S2b案例,更不用说,进化程度较慢的家居家装行业。我们不能否认新技术、新理念给产业带来更大的可能性,更不能把S2b当成一道面具,编成一则故事,制造一个泡沫,去残害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S2b不是一家企业能驾驭的事情,需要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多方协作,产业资源开放共享,共同来构建这样的一种新商业生态。
是故事,总会讲完,是泡沫,总会破碎,是面具,总要摘下来。所有的伪装总有卸妆的那一天。很多东西固然很美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如此浮躁喧嚣的家居家装行业内,让众多的美好都转化为可落地、可触摸的事物。别搞到最后,只顾一味追求高高在上的美好,而丧失对商业模式如何落地的思考。
被热议的S2b商业模式,背后隐藏的是家居家装行业“新骗术”?
2017-09-14 15:56:24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