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山里的奇葩-陕西安康汉滨区叶坪镇发展掠影
秦岭,华夏文明的龙脉。地处龙脉秦岭南麓深山里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叶坪镇,谷壑里丝线般蜿蜿蜒蜒的商旅古道,摇身一变,都成了活化石;秦汉后宫的佳丽泪水,羽化成叶坪镇恒河源头的泉水,汩汩流个不停。
这个美丽的山区小镇—汉滨区叶坪镇,158平方公里的沧桑褶皱中,深藏着4千多村民;“党建引领,改善人居环境;绿色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园。”这些发展战略之苗,如今已经盛开出引人注目的奇葩。
■党建融合筑堡垒,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叶坪镇山大人稀,距城区路程是汉滨区最远、基础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的革命老区镇。建好基层组织的坚强堡垒是基础;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是核心。”汉滨区叶坪镇党委书记白云飞说。
如何建好基层组织的坚强堡垒,与发展深度融合?白云飞书记介绍:
——基层党建与村情民意融合。
加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党建元素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解决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让综合服务平台逐步成为老百姓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地方。
推行“干部讲堂”,倒逼党员干部不断学习充电,锻炼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在全镇开展了“端正党风政风促民风”主题活动,定期评比表彰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模范,推行定期召开自然村组院落群众会议制度。
通过“反四风、树新风”、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让党风政风带民风,定期召开群众会议等办法,全面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动力。
——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
深化“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镇村干部工作期间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党员佩戴党徽,树立良好的镇村干部形象;细化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三项机制”实施细则,营造浓厚的争先创优、干事创业氛围;实现党建、脱贫攻坚、综治维稳、产业发展全面融合统筹推进。
——基层党建与干部作风融合。
注重传导社会正能量。对基层优秀党员事迹的挖掘、提炼、宣传,将各界人士感召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下来。
精准考核促作风。实行差异化考核,考核得分与绩效奖金完全挂钩;重点工作实行“双三”(即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跟踪督办单、问责通报单“三单制”和问责考核“白、黄、红”三色督办)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完善基础设施保脱贫,沧桑褶皱大山变仙境。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汉滨区叶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礼儒坚定地说。
山区穷镇,如何脱贫攻坚?丁礼儒镇长介绍,立足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脱贫基础:先修好路,美化环境,有好房住。
丁礼儒镇长介绍,2016年,叶坪镇抓住复兴小区、拱桥安置点以及叶坪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复兴大桥基本完工,叶桥公路建设全面竣工,路网联通工作挤进省市区计划盘子。
丁礼儒说,新年以来,先后对集镇老街进行了改造提升、新修河提公园700余米、新建复兴大桥、叶桥公路、集镇水厂、村史馆、中心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建成,中心幼儿园、中心卫生院、敬老院、社区工厂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有效改善了叶坪境内基础设施条件。
丁礼儒介绍,社区建设快速推进。结合实际对居住在受地质灾害威胁地段农户、危房户、分散边远农户进行集中搬迁安置,先后建设了椒沟口社区、桥亭安置点、复兴小区、拱桥安置点等移民搬迁安置点,安置点投资达六千余万元,到今年底,可解决440余户1500余人贫困人口入住集中安置小区。安置点和安置社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场地硬化、绿化、亮化、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同时,对居住在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地段的56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目前正在施工中。
——脱贫起步: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借脑发财。
谈起脱贫致富工作,丁礼儒镇长介绍,积极探索贫困户增收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新途径。
模式一:流转土地建产业,借鸡下蛋。
第一、发展特色产业园区,让农二哥流转土地,获得流转土地租金收入;进园区务工获得工资收入。
第二、土地作为股本加入园区进行分红。园区负责管护,农户领取退耕还林补贴收入;建好的园区划块返租倒包给贫困户管护,让贫困户变为“产业工人”的稳定收入;牵涉的集体林地、土地和空闲房屋作为股本加入园区获得分红等多重收入。
模式二:建产品深加工厂,借梯上楼。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促使能人在社区建设种植业、养殖业深加工工厂,既解决了园区产品加工问题,又为搬迁入住社区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模式三:培训技工不放松,借脑发财。
产业技工,一是又需要体力,二是又要有技术,目前产业市场技工十分奇缺。因此,瞄准中小城市产业市场的用工行情,与用工单位联系签订定向合同,立足多形式技术培训,减少务工前支出,增加无技术出外务工工资低的问题,为贫困户增收和贫困村脱贫、为以后创业奠定基础。
■立足生态绿色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园区。
山区穷镇,如何发展?丁礼儒镇长介绍,强化绿色生态产业,注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一村一品绿色产业园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叶坪镇发展的核心战略,”汉滨区叶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礼儒坚定地说。
丁礼儒镇长介绍,叶坪镇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立足山大人稀和原生态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市场经济主体,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态度吸引企业落户发展。
第一、先后引进诚泓农业集团在中心社区流转土地建设原生态猕猴桃园区1个,规划建设3500亩,现已流转土地970亩,一期470亩已经建成。
第二、引进金德集团投资近千万元在椒沟村建设一个集“中药材种植、花卉观光、药膳开发、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中药材园区,一期2000亩已经建成。
第三、引进轩诚农林科技公司在桥亭村建设原生态米核桃园1680亩,示范带动全镇13000亩核桃园的科学管护工作。
第四、在中心社区等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春喜野猪特种养殖、均山葛根加工、杨家富药材种植等一批特色家庭农场。通过产业园区化管理,拓宽了贫困人口增收途径,实现了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
第五、立足原生态资源,坚持产旅融合发展之路。不断完善境内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把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远期发展旅游产业做好铺垫。
掩卷而思,如何发展镇域社会经济?叶坪镇路子,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实践:党建融合筑堡垒,召唤出党群“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万丈豪情,再次证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正确;先修好路,美化环境,有好房住,这无疑是脱贫攻坚的基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无疑升华了生产力。
生动、成功的实践,是党心民心所向、所望。(记者王开成谈仁富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