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狂犬病的高发期,由于入伏后闷热的天气比较容易使犬类动物产生烦躁、冲动的情绪,伤人几率会明显升高,即使平日温顺的动物也难免会出现攻击行为。而且,夏季人们穿着单薄,也为动物伤人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夏季的狂犬病患病风险也较其他季节更高。
近日,西安32岁的龙女士在马路上被一只无人监管的小狗咬伤,事发后及时遵照医嘱先后注射了4针狂犬疫苗。但是,随后不久龙女士突感左腿发麻,脊椎酸痛,输液也未见好转。次日凌晨,龙女士症状加重,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判定其死因为狂犬病发作。我国民众特有“狂犬病恐惧症”,数据显示,中国狂犬疫苗使用量达每年1500万人份,超过全球总用量的80%,这则新闻一出,更将狂犬病这一疾病推上风口浪尖。
狂犬病是死亡率极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群众对该疾病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大部分对狂犬病死亡率有所耳闻的人容易反应过度,认为被小动物抓伤、咬伤后一定会患狂犬病,长期害怕和动物接触;而另一小部分人,由于不了解疾病的症状、病因等,未能及时接种疫苗或接受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像新闻中的龙女士及家人就属于后者,当患者出现左腿麻痹后,先后看了泌尿外科和骨科,并未怀疑自身感染了狂犬病毒,最终延误病情导致死亡。
因此,想要正确对待、处理狂犬病,还应从深入了解该疾病入手。360搜索日前上线的良医2.0频道,则可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和防治狂犬病。当用户将“狂犬病”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良医会在结果页的前端聚合该疾病的症状、病因、治疗以及饮食等多全面信息,方便患者查看相关信息。为了使专业病理解释更加通俗易懂,良医还在聚合box下端为用户提供了三甲医院的权威讲解视频,即使没有医学常识的患者也能轻松看懂。
从病理学上来讲,狂犬病的潜伏期较长,病毒进入狗体内后,并不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沿神经缓慢到达脑部,增殖后再回传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时才具有传染性。动物有传染性时,自身大脑中已存在大量病毒,其必定在3-5天后发病死亡,这时被咬伤的患者才存在染病风险。一般来说,家养动物的主人都会事先为宠物注射疫苗,宠物体内存在病毒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大家在被家养宠物抓伤后大可不必担心,就算宠物没有注射过疫苗,也可依照上述“十日观察法”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患病风险。
当然,如果伤人的动物为流浪动物,则需提起重视。被咬后还应及时前往权威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注射等。当用户在良医中输入“狂犬病”时,良医2.0会根据用户的实时位置,为其推荐附近防止狂犬病的权威医院,以便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前往。这些医院全部经过了严密审核,均为三甲医院,其专业程度毋庸置疑。
狂犬病虽然致死率接近100%,但其完全可以通过预防,将患病率降低至极低。日常生活中,网民不必过分担心狂犬病的发生,但也要有基本防范意识,尽量远离已经呈现攻击状态的动物,避免咬伤发生,保障自身健康安全。